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泉州的茶文化的诗句

1.泉州的茶文化

泉州茶文化简介 泉州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

安溪产茶几乎与置县同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盛产的乌龙茶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中外。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

安溪茶叶生产历史之久、产量之多、制作之巧、质量之高、茶艺之精、饮茶之盛堪称华夏一绝。随着茶业的发展,安溪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安溪就拥有6大类41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浓郁茶乡特色的安溪文化(茶歌、茶舞、茶艺、茶餐、高甲戏等)和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呼之欲出,成为安溪新的经济热点。

安溪还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茶农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安溪县现有茶园25万亩,既是福建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现年产茶叶1.5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1/4,福建省乌龙茶产量的1/3,是全国产茶大县。

质量上,安溪“风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18年保持国家金质奖荣誉,并成为“国茶”、“贡品茶”。

2.泉州茶文化

泉州茶文化简介

泉州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安溪产茶几乎与置县同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盛产的乌龙茶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蜚声中外。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安溪茶叶生产历史之久、产量之多、制作之巧、质量之高、茶艺之精、饮茶之盛堪称华夏一绝。随着茶业的发展,安溪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安溪就拥有6大类41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浓郁茶乡特色的安溪文化(茶歌、茶舞、茶艺、茶餐、高甲戏等)和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呼之欲出,成为安溪新的经济热点。安溪还被誉为“茶树良种的宝库”,茶农素有“茶师摇篮”之称。安溪县现有茶园25万亩,既是福建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现年产茶叶1.5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1/4,福建省乌龙茶产量的1/3,是全国产茶大县。质量上,安溪“风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18年保持国家金质奖荣誉,并成为“国茶”、“贡品茶”。

浅谈泉州安溪茶文化

到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安溪乡间品茗,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坐在农家庭院,三两人泡上一壶茶慢酌细品,不时有田野的芳香阵阵飘来,多了几分自便和随意。乡间的茶文化没有都市茶楼里那一招一式的繁缛程式和豪奢作派,更多的是一种乡间自然简约之美。

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盏茶的艺术。在黄金桂起源地虎邱镇罗岩村,我有幸欣赏了一位林氏老农的茶艺。他身着隧道土布蓝衫,茶具是乡间常用的粗壶,茶是本地产的优质绿茶,水是屋后的井水。整套茶艺融进了乡里人的纯朴观念和生活习俗:投茶直接用手,三指撮茶;分茶时,于壶中泡好茶后再进茶盅。据说,这种“茶娘式”的手法,还象征着生生不息的亲密关系呢。

当地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之说。可见这种茶俗深进人心。在安溪县,还流传着“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酷爱饮茶之风气源远流长。

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安溪的茶道精华,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例如,当地村民有什么纠纷或隔阂,只要长辈出面开一个“茶话会”调解,便可轻松把事情“摆平”。这种茶文化中的“和”,意蕴着风调雨顺的天和、青山绿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假如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内涵会更丰富,具有一种社会功能,使饮茶者追求一种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伦、其乐融融的精神境界。106万人在安溪这片土地上长期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根植、流传其间的茶文化,无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祖国灿烂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3.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

4.有关于茶文化的诗词和对联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剪取吴淞半江水,。

5.唐宋诗词中的有关湖州(吴兴)茶文化的诗句(要全文)和出处,越多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花二首 [宋]苏辙 (之一)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鉏。

(之二)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A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凵焦牵厶次ن辍? 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 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

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之二 盆是荷花磨是莲,谁砻麻石洞中天。

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夏日闲居 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1125-1210)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分茶 【北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6.有关泉州的诗词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7.麻烦大家给我一些关于茶道,茶文化的诗词,谢谢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茶赋》

作者:苍山牧云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壤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为序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毛峰刚烈,雀舌披银装;龙井清高,泽色逐浅黄。铁观音,素闻名;质如铁,芙蓉沙绿一冠绝。碧螺春,毛全身;铜丝条,一嫩三鲜古难调。汤鲜色浓,以茶洗眼可以明目;味高甘醇。以茶入枕可以安神。得茶疗之效!感香馥蒸腾,与云蒸霞蔚之间,享齿间轮回之韵。得听茶之妙!观紧直冲升,与展叶放香之际,品人生荣辱沉浮。得赏茶之要!此三者,君子玩茶之得也。

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茶有千种,气合万象;汁含百味,寓意沧桑。香茶以待客,色醇而情意重,清烈喻薄厚;浊水而逐人,味淡而友情薄,浓淡比亲疏。味同嚼蜡有何妙哉?抑或遇神品而不细赏,如逢君子而不结交,得神女而泄欲,亦诚人间恶事。

绿茶炒,红茶蒸;白茶晒,黄茶闷。嫩度定品质,条索观外形。色泽考工艺,整碎参审评。叶本一色,炒烘蒸闷成百味,绿茶之鲜浓,洗尽古今烦恼事。质缘半株,搓揉切捻焙天香,红茶之甘醴,恰如世间明白人。作歌曰:南方佳木,细叶青青;丘岭叠翠,岩壑争新;入店求市,访之有名;逢家大兴,值抵黄金。汤肥色丽,光透红匀。健康玉液,灵魂至饮。

恶语醒耳,人厌听之;苦药利病,舌畏尝之。苦臭晦腥之物,虽牲畜尚不以为食料,况人乎?卉以其艳丽而见爱于人,究其性,本与同科芜草质本无别,然境遇迥异,与之同理也。茶奉盛会,因人成荣;花饰明堂,为香得宠。物以可用之大小,而分高低贵贱;人以利己之缓急,而定远近亲疏。此世俗之定律,未知物之悲耶?人之喜耶?

8.有关泉州的诗词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9.关于茶道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茶道的诗词有:

1. 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2. 唐元稹《一七令·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3.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4. 唐白居易《琴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5. 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注释:

1. ⑴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⑵草满花堤(dī):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⑶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2.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3.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2)泠泠:清凉。

(3)瑟瑟:碧色。尘:研磨后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4)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4. ⑴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

⑵陶陶(yǎoyǎo):和乐貌,《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5. (1)诮(qiào):原意是嘲讽。这里的“诮”字不是贬义,而是带有诙谐调侃之意,是调侃崔石使君饮酒不胜茶的意思。崔石约在贞元初任湖州刺史,僧皎然在湖州妙喜寺隐居。

(2)越:古代绍兴。

(3)遗(wèi):赠送。

(4)剡溪:水名,“剡(shàn)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5)金芽:鹅黄色的嫩芽。

(6)爨(cuàn):炊也,“取其进火谓之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7)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8)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

(9)缥(piāo)沫香:青色的饽沫。

(10)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11)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

(12)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14)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