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在一个人更好的集体中,人会更好的诗句或者成语近朱者赤 成语:近朱者赤 拼音:jìn zhū zhě chì 解释: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出处: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拼音: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解释: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以一个人走的很快 一群人才走的更远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试题答案: 七、作文(70分) 18. 参照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均分46分。 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仅供参考) 一、审题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 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 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公平公正、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文章的立意和语言。 2. 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 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结构 记叙文 议论文 一 70~63 切题 独到、深刻 精巧、严谨 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的相通之默契,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 62~56 准确、正确 完整、有特点 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 55~49 基本切题 基本正确 基本完整 所叙人和事与“材料”相似,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观点能从材料中来,但论证不很充分,虽略有“分析”,也有一定的层次或条理,但内在逻辑不够严谨 四 48~42 略有牵强 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某一“含义” 五 41~28 不切题 牵强贴标签 逻辑层次不清 或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或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薄弱 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经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 六 27~0 不正确 无章无法 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很差 观点或立意完全不与材料沾边,不会论证,没有条理或逻辑 4. 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 3.形容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rén lái rén wǎng ]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人山人海 缕缕行行 反义词 人迹罕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