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头发的古诗词描写头发的诗句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2、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唐·贾岛《山中道士》 3、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4、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5、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8、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9、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宋·王谌《渔父词/渔父》 10、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2.形容头发的古诗词1、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浓厚乌黑的披肩发,犹如黑色的瀑布悬垂于半空。 2、她有一头无光泽的、过厚的黑发。 3、她把头发披散下来是叫太阳的光芒都要忌妒的。 4、金色的卷发顺着光洁的额角波浪似的披垂下来。 5、她梳着一条小辫子,像麻雀尾巴。 6、她的头发烫得像翻着朵朵黑色的浪花。 7、留了那一排额发。使她更具有一种飘逸的风姿。 8、长发飘飘,如波浪一般滑腻柔软。 9、她的头发很浓密,而且好像马鬃毛一样的粗硬。却带着小孩子一样的骚乱和柔美,卷曲地绕着她的小小的耳朵。 10、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11、她那黑亮黑亮的头发像柳丝一样轻柔。 12、那女孩的脑后拖着一根猪尾巴似的小辫。 13、她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14、蓬松的刘海儿垂挂在前额上,犹如3月的杨柳。 15、小泵娘的两条小辫儿,卷麻花似的悬在脖颈后面。 16、硬撅撅的像把钢刷子似的小辫儿挑战似地翘在后脑勺上。 17、她那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18、几绺头发飞散在外边,好像是一个光轮把她笼罩着。 19、她的浅红色的头发在头顶上编成一个发髻,两旁留成松散的大髻遮住耳朵。 20、一头蓬松的黄发,偏偏欢喜飘舞,容易披散,不时需要整理,仿佛是为了使垂柳下面的的仙女遮羞而生的。 21、她头上长着一头非常浓黑的秀发。编成辫子垂向脑后,好像她的脖子过于娇柔,担负不起这头美发。 22、她的头发梳成皇冠形,像细碎的金沙一样闪着光。 23、浓密的头发天然卷曲着,栗色辫子闪烁着格外美丽的金光。 24、飘进飘出的女护士,一头黑发鬈曲得像绵羊尾巴。 25、一丝丝银白的头发从妈妈的黑发中钻了出来,爬到妈妈的额头。 26、她们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就像随风飘荡的太阳光线一般。 27、她头发全白了,干枯,无光泽。就像一堆存放过久的麻皮。 28、她的头发梳得很整齐,像一顶光亮的大帽子。 29、李老师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 30、帽子下面露出一股一股的长头发,它们是先编成一根一根的小辫子。随后又绞成几根大辫子,再盘绕起来,就像编好在一个篓子上面的灯芯草。 31、她的头发已经半干,被晚风吹拂着,在明月般的脸庞前飘动着。 32、她脱下帽子,比丝更细更软的淡黄色的头发,照着树隙中透下来的阳光。像黄金一般闪耀。 33、她那一头弯弯曲曲闪着琥珀和青铜的光辉的丰盛的黑发美得眩目。 34、小丫头脑后那两绺随便扎起的头发,像公鸡尾巴一样,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 35、两条小辫子在后脑勺上,像猪尾巴那样聋拉着。 36、她那又密又厚的黑头发,长在这么瘦弱的身体上,像奇迹似的令人触目。 37、她那头短而密的秀发,真如一丛黛色花蕊。 38、乌黑发光的头发,梳了两个贴着脑勺的青螺一样的发髻。 39、深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一个个沉甸甸的仿佛是青铜铸成的发卷围着她的双颊,一直垂到浑圆的肩上。 40、她的头发颜色漆黑,带有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黑又亮。 41、好像乌鸦翅膀那么黑油油的。浓密而又柔软的鬈发,直垂到她的肩上,但在靠近前额的地方却被一顶满嵌宝石的金冕紧紧她束住、荒草般的头发,黑白参差地纷披在前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3.有没有描写头发的诗句呢李白诗《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4.描写头发的诗句头发黄绿青兰紫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唱。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当时机成熟之时,你娶我好吗?)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当你行成人冠礼的时候,愿意来娶我吗?)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就怕到那个时候,你已经喜欢上别人了) 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当你该娶我的时候,却看到你的怀里是别人在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