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下功夫的诗句

1.表示下功夫的句子有哪些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励志对联】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颜真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谚语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潜确类书】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谚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语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四时读书乐】翁森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含有功夫的诗句

1、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代: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收藏下载复制下一首完善

新婚,生活

译文:

手持巴掌大小的龙形玉梳,用凤钗及金丝带把头发梳饰成髻。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怀里,问道“眉色深浅合不合适宜?”

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试着描画刺绣的花样,却不知不觉耽搁了刺绣,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2、题壁二首

宋代:夏元鼎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得师(来)全不费功夫。

译文:

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

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4、绝句

唐代: 吕岩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译文:不要说人难得到大道真理,自然是因为功夫不到家。

5、《琵琶歌》

唐代:元稹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

译文:使君只恨事务太多,没有时间夜夜听。

3.形容下功夫的成语

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抱枝拾叶】: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不见舆薪】: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超尘脱俗】: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形容远远超过平常人。【出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喘息之间】: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打成相识】:指双方经过一番较量,显出自己的功夫,最后从漠不相识变为朋友。【大处落墨】:落墨:落笔。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墨】: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

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

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功不唐捐】: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

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行数墨寻】:行数:一行行地读;墨寻: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

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鸿篇巨制】:鸿:巨,大。

形容工程大,功夫深的著作。【画鬼容易画人难】: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但是要想有真才实学却需下一番功夫才能获得。

【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火到猪头烂】:火候到了猪头自然煮烂。

指只要功夫到了,事情自然就能成功。【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

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炉火纯青】:纯:纯粹。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面壁九年】: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

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磨杵作针】: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末学陋识】:末学:学无根底;陋识:学识肤浅。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木鸡养到】: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

形容功夫到家。【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铁棒槌。

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肯花力气,事情一定能成功。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

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

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入海算沙】:①到海底数沙子。

比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舍本从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舍本逐末”。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舍本问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

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神工妙力】:指功夫极其高超,几非人力所能为。【数墨寻行】:数墨:一字字地读;寻行:一行行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天道酬勤】: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

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无暇顾及】:暇:闲暇;顾及:照顾到。

没有功夫顾及到。【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循行数墨】:循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

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眼错不见】:错:交错。

一眨眼的功夫没看见。【一饭三遗矢】:矢:通“屎”,粪便。

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

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含有“功夫”的诗句有哪些

含有“功夫”的诗句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两句大意是: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少壮时下功夫,到老年才能有成就。此名句原是陆游写给儿子的劝学诗。他要求儿子以占人为榜样,终生追求学问,积累知识。自从陆游诗成为文化遗产在社会上流传之后,此诗便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两句实际上是利用了中国人祟敬祖先、崇敬古人的心理,以古人治学用志不遗余力为例,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是古今劝学的常用名句。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南宋诗人、词人 刘克庄 《莺梭》

宋·刘克庄《莺梭》。这两句大意是:洛阳三月的繁花美丽得如同锦绣,不知道这是黄莺费了多少工夫才织成的。作者从黄莺的穿花过柳和宛转啼鸣,联想到织机飞梭的左右传动和机杼的轧轧作响,因而把洛阳百花争妍的美景想象成莺梭织出的锦绣。构思神奇,比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可以启发我们的艺术思维。

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南宋诗人 夏元鼎 《绝句》

南宋·夏元鼎《绝句》觅:找寻。功夫:即工夫,做事所化费的精力和时间。这两句大意是:把铁鞋都踩破了,也没有找到,现在竟然没费一点儿工夫就得到了。这两句以“踏破铁鞋”来比喻寻求所化费的精力和时间之大之多,然后语意一转,说寻求的目标却在毫不费劲的情况下得到了,这就特别显出获得的偶然和意外。语意前后相衬,在反跌中得到突出,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学习,也有以“铁”作“芒”,以“功”作“工”的,意思与此相同。这两句也可用来说明机遇的重要。

4、功夫未至劳悬想,境外声闻不改移。——宋太宗《逍遥咏》

5、出神入定虚华语,徒费功夫万万年。——吕岩《七言》

6、谁知造化功夫力,罕见今生度宿缘。——宋太宗《缘识》

5.谁有描述武术或是功夫的诗句

1、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侠客行》

原诗节选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2、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出自明代钱嶫的《悯黎咏》

原诗节选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译文

将士们骑着大马,手中的弓箭如星云密布般飞射出去。我方将士一下就攻破敌军堡垒,手中的兵器挥得密不透风。

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长歌行》

原诗节选

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眼前有物俱是梦。

译文

鼓动手腕挥舞着木棍轰轰似晴空雷声炸响,腰肢翩飞若杨柳枝低垂摇摆。象牙白的筷子敲击着调子,没到玉山还不能够算潇洒恣意。看着眼前的景物,原来一切皆是梦境一场。

4、铜金刚,铁菩萨。轰雷发处,有耳皆聋。

出自宋代释守卓的《德山棒临济喝》

原诗节选

德山棒,临济喝。铜金刚,铁菩萨。轰雷发处,有耳皆聋。

德山的棒法,铜铸的金刚,铁造的菩萨,动作起来的声响足以将人的耳朵震聋。

译文

5、堪笑不能知痛痒,上堂犹道拂蒿枝。

出自宋代释法成的《颂古二首 其二 三顿棒》

原诗

山藤六十轻分付,肋下三拳已太迟。堪笑不能知痛痒,上堂犹道拂蒿枝。

译文

朝着肋骨下方鼓拳已经太迟了。勉强忽视疼痛,接着拳头又至仿若分花拂柳般轻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