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李白 率真.傲骨的诗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个是我觉得最傲骨的 还有句我很喜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李白最有傲气的诗梦游天姥(mǔ)吟留别李白(唐)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yù ),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jì)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 (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选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mǔ)连天向天横(23),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4)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8)宿处今尚在,渌(25)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26)。 半壁(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1) 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27) 云青青(28)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开。 青冥(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6)。 霓为衣兮风为马(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9)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1) 安能摧眉折腰(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 明灭:时明时暗。 (4).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 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 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 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 殷:这里作动词,震响。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 訇(hōng)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 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里“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 3.描写李白 率真.傲骨的诗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2、《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但愿能够发挥自己的本领,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3、《上李邕》唐代: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4、《山中问答》唐代: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 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5、《短歌行》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译文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4.表达“李白洒脱”的诗,有哪些1.《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话很难让人逐字逐句的解释,但是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傲气跃然纸上,让人一目了然。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2.《侠客行》唐 李白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百马 飒踏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 持殇劝侯赢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 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 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释义》 诗中讲述乐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秦用吴起为大将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直逼赵都邯郸,赵国求援于邻邦三晋之一的魏国。魏安厘王怕得罪秦王,只将大军调至边界,按兵不动,不肯救赵。赵平原君动用与魏公子信陵君的姻亲关系,求信陵君发兵救赵。信陵君有私交于一个有贤名的老者,当时充任守城门小吏的侯羸。信陵君不计较身份高低去结交侯羸的态度,赢得了侯羸的真心相助,他出了一个计策:信陵君有恩于魏王的宠姬,托人传话让她盗出兵符,调动守在边界的大军;侯羸更说动与信陵君亦有相交的朱亥相帮,在魏将晋鄙不听调令之际用一根三十斤重的大椎将之击杀。最后成功地调动了魏国大军,救回赵国之危,并合从其余五国之力,将秦国大军打得败退函谷关,成就了名震千秋的大功业。信陵君临出魏国之日,侯赢来送,说自己年老,不堪相随亲自尽朋友之力,那么就在信陵君领兵救赵之时,自刭以谢,后果然如约。这整个故事说的就是“士为知已者死”。 开首“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说的在侠客的风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说的是侠客行事的风范;接下来,“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羸。”说的是侠客的知己相交,“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说的是侠客的重诺守信;最后将整个事件浓缩在四句话中:“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这种写法极力地铺陈事件的背景,人物的形象,再用精炼的语句来点出全诗的高潮,的确在手法上是很高明的。而纵观全诗,最有气势的诗句也就集中到了“救赵挥金锤……”这二十个字里,如此一来,那重诺守信、轻生重义的侠客形象忽然间跃然纸上,套用一句话来评论:千秋后读来,凛凛然有生气焉! 5.李白的霸气古诗有哪些1.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本 名:李白 别 称 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字 号: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6.李白说的最霸气的一首诗貌似都是比较豪气的~~~~他的作品这类都是偏豪气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江上吟》: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