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安徽淮北的诗句

1.描写故乡淮北的诗词

【标题】:初渡淮北岸

【年代】:唐

【作者】:杨凝

【体裁】:五绝

【内容】:--------------------

别梦虽难觉,悲魂最易销。殷勤淮北岸,乡近去家遥。

【标题】: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体裁】:词

【内容】:--------------------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锺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庐俱困,故老正争看。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标题】:自余杭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内容】:--------------------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

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2.形容淮北南湖公园的美的词语

湖面上有一座横跨在湖面上的桥,桥上有七个巨大的圆环,像一条时空遂道,怪不得人们叫它“时空廊桥”。

从时空廊桥出来,来到了石头小路上,走到了树林。树林里树木茂盛,有柏树、松树、樟树、白桦树、银杏树……白桦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落光了,光秃秃的。柏树、松树、樟树变的更绿了,更结实了。

走出树林,来到花坛,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尽管是冬天,花儿也开的鲜艳:菊花绽出的笑脸,一串红像一团团雄雄焰火。搜索

夜深了,我和爸爸回家了。啊!城北公园真是美不胜收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吉水建设的更美丽!

3.谁给我介绍介绍淮北

淮北的土特名产 【口子酒】蜚声大江南北,声冠长城内外,不仅酿造日久,而且酒文化更加源远流长,远在春秋鲁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献血盟会诸侯,饮的就是当地酒。

相传魏晋时期,濉溪酿酒业已具一定规模。“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与“七贤”之中的刘伶,都生于酒乡,酷爱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后快。

《晋书》载:他们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 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捧罂承糟,衔杯啜醪,奋鬓箕距,枕曲籍糟,无忧无虑,其乐陶陶”,嵇康在《秋胡行》篇中留下了“俞酒盈樽,莫与**”的诗句。 迄今的此地酒店,仍书有“嵇康问道谁处好,刘伶答曰此处高”做对联。

人称“斗酒学士”的王绩(公元585年-644年)因性喜酒,辞官隐居武里山东麓(今濉溪蔡里)以酒诗自娱,好种黍,酿酒与采草药配酒。后来在酿酒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并著文《酒谱》。

在《采药》诗中留有“家封松叶酒,器贮参花蜜”的诗句。 唐朝诗人白居易,常携“符离五子”游车登山,或泛舟濉水,诗酒盘桓,与濉溪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曾把此地喻为他的第二故乡,留下了“濉水清怜红鲤肥,相扶醉踏落花归”的佳句。

相传诗人携友第一次乘坐马车前来濉溪,刚至濉河东便闻到扑鼻酒香,随即出口吟道:“初入酒城车即住,香满长街马不前”,尔后下马畅饮并挥豪留下了“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条幅。 明朝万历年间,濉溪日渐繁荣,这时酒作坊已有十余家,诗人戴国士曾游濉溪,痛饮口子酒,留下"橘来疑楚泽,沽酒读离骚"的美妙诗句。

相山隐士任柔节曾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来赞美口子酒。一些文人墨客,达官巨贾,常会于此,登名山,瞰碧水,宴乐于佳酿美酒之中,留下“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能添壮志英雄胆,善助诗人锦绣长”等,诗以酒作,酒以诗传,相辅相承,相映生辉。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濉溪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赴会多为地方官员,乡里缙绅和各酒作坊主,他们首先到各作坊道贺,然后分别品尝作坊主们带来的美酒,直率评议,鉴别优劣。“乡饮酒礼”一年两度,形成乡规,这可能是最早的评酒方法了,为了“府离今昔酒,闲阁不须还”的赞美诗句。

乾隆下江南,曾路过徐州,御笔亲题:“惠我南黎”四字,交与两江巡抚高晋立碑刻于相山显通寺,后又转交宿州牧张开士办理,事成后,他们曾在相山庙楼上饮酒赏雪,耳闻目睹酒乡声势与饮酒习俗后,挥笔留下“雪霁冈峦人倚玉,岁逢萧鼓户飞觥”的诗句(现存相山)。 从嘉庆到光绪年间,此时的口子酒声誉大振,名闻遐迩,濉溪酿酒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建筑业、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七十二家作坊竞争的局面。

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田劲松,了解当时盛景,曾写下了“七十二泉通大海,濉溪美酒仙窟来”的佳句。 纵览古今,口子酒渊源深远,酒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勿庸置疑,口子酒是我国酒林中的一枝奇葩,她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淮北大地! 【临涣包瓜】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

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

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包瓜系选用优良的包瓜(原名女儿瓜)精制而成。

包瓜春季播种,6月底7月初采搞活,筛选1至1.5市斤丰满滑润、老嫩适中的鲜瓜,随采摘随加工,不过夜,以保持瓜的鲜度和脆嫩。制作时将鲜瓜切盖去瓤,人缸初腌,日晒夜露30余天后复酱(一层瓜一层甜酱),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待用。

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黄瓜、酱品兰、酱苔、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10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人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其成品色泽光亮,脆嫩清香,人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 【临涣棒棒茶】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

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

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

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现今的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黄里石榴】黄里石榴是久负盛名的特产,产于相城西北黄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

明朝嘉靖年间,大夫吴梦春所著《随年》一书,记载黄里石榴“颜色鲜羌气味芬芳,粒大籽软,汁甘而浓”。民国年间,远销南京、上海等地。

黄里石榴品种繁多,有玛瑶籽、软籽、青皮糙、满园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质最好的有一种是软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果圆形,皮极薄,单果重150克,最大300克,粒数350至400个,呈冰糖色,粒大。

4.跪求一篇赞颂淮北的作文

一下仅供参考!!!!!! 【相山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我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建国后,庙会曾经改成物资交流大会,高峰时可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近年来,赶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休闲、踏青的传统文化活动。

【音乐舞蹈】淮北市民间音乐舞蹈源远流长,门类繁多。由于风土、语言等原因,虽长期相互各有渗透,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区域性特色。

【民间美术】风行在淮北市的民间美术有剪纸、泥塑、扎花、刺绣等。风格朴实,多取吉祥、喜庆题材,内容有龙凤、鲤鱼、公鸡、麒麟、花鸟、山水、人物及各种装饰花纹图案等。

地方戏曲】淮北市是一个新建的矿区城市,因为人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所以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均有他们的观众。但这一地区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当推淮北梆子戏、泗洲戏和花鼓戏。

民间文艺】淮北市民间文学协会曾经搜集、整理、编纂了《淮北民间故事集》基本上将淮北地区长期广泛流传的故事整理了出来。从1987年到1992年之间,民间文学协会还搜集了当地民谚民谣二千余条,归纳为政治、气象、气候、农业等二十余项。在楹联的搜集、整理、创作中,魏启鹏受中国楹联学会委托,与人合作编注罧《中国名胜楹联·安徽分册》。

【淮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

【淮北琴书】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据老艺人说:在没有洋琴伴奏的情况下,称“丝弦”,盲人演唱此曲种,群众称“瞎腔”,一人拉坠胡,足蹬脚踏板,口唱曲调,称“三张嘴”。师傅传授此艺术,徒弟必须先学“三张嘴”,才能学段子,学大部书。后来,有了洋琴,唱丝弦加上洋琴伴奏,叫唱 “洋琴”的,再后来,唱洋琴学会说大部书,才有“琴书”之称。唱琴书的“三张嘴”是敲琴、打板、唱曲。淮北琴书,历史悠久,确切年代,无法考证。

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

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5.用江淮大地形容安徽,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安徽

我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三黄.即,黄山,黄梅戏,黄山烟.此三黄让安徽闻名于世,也是安徽的骄傲和自豪1、绿城合肥,因为合肥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大城市中第一位2、江城芜湖,逆长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港囗3、电城淮南,淮南包括在建电站在华东是第一位的4、珠城蚌埠,古为采珍珠之地,千里淮河第一城5、文城安庆,桐城学派,黄梅戏发源地6、煤城淮北,淮北.皖北两大矿业基地7、钢城马鞍山,小学都知道的江南一枝花8、牛城阜阳,人囗众多,新闻也多,吹牛养牛一样棒9、铜都铜陵,别看我小,青铜文化我最早10、山水城黄山,既有山美又有水秀,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红顶徽商11、家电城滁州,扬子江畔,扬子扇,大江南北风行一时12、佛城池州,九华山畔连城都有灵气13、诗城宣州,一个敬亭山,多少诗人来访谈14、皋城六安,六陆不分,皋搞不辨15、石城宿州,与和田玉石齐名的灵壁奇石为中国一绝16、酒城亳州,中国四大酒乡之一,古井贡酒,醉三秋,高炉家等,药都一般不叫17、湖城巢湖,全国五大淡水湖畔的唯一带湖名的城市.。

6.谁给我介绍介绍淮北

历史回眸 淮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生息繁衍于相濉大地上。位于我市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和濉溪县城东南7公里处的石山孜古文化遗存等均是我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商颂》就留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载”的文字。

·春秋(公元前699年) 冬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我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春秋(公元前588-576年) 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 ·战国(公元前268年) 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 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 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沛郡改称沛国。

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属沛郡。

·三国(220-265年) 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

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316年) 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

·东晋(317-420年) 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废相县为相城乡 ,并入符离县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2636437。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 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 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 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毫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宋元丰元年(1078年) 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 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

·清顺治七年 (1650年) 清朝廷封闭徐(濉)溪、宋瞳、烈山等地煤窑,遣散数千名工人。 ·乾隆十年(1745年) 两江总督尹继善、安徽巡抚魏定国奏请清廷重开徐溪(烈山)煤矿,11月经工部审议得到批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高宗皇帝御赐“惠我南黎”匾额,悬于相山庙。 ·咸丰五年(1855年) 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起义,为捻军蓝旗首领,屡败清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山东、毫州、宿城等地富商集股成立烈山煤矿合股公司,试用新法采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宿城秀才周绍棠领得清廷的开矿权,开采烈山煤矿,改矿名为烈山煤矿合众公司。

·宣统二年(1910年) 烈山矿工江思运因作歌谣抨击矿主、工头,被毒打致死,引发矿工群起罢工。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 市境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 ·今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