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做学问的诗词唐·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形容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诗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译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 意思是:如果少年时不知道早早地勤奋学习,恐怕到年老白头时就后悔读书太迟了。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幅劝勉联。 释义: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5、板橙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意思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说的是做学问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3.唐诗形容用心细心的诗句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 《白鹿洞二首·其一》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3、贡艺必精苦,用心必公平。——(唐)邵谒《送徐群宰望江》 译文:事情要做好,必须要精勤刻苦,做人要公平,必须要用良心去做。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唐)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劝学诗》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4.关于一些老教授工作认真负责,做学问严谨的态度散文和诗句见桃花红的季节了,每每这个时节,我都会想起遥远的江南水乡,想起童年,想起奶奶的音容笑貌,想起那时的天真和快乐! 北京人总把长江以南称江南,而对江南,又都是用姑苏来描摹对江南的心情,尤其是苏州的点点滴滴,在我少年的时候曾经到过一次苏州,游历了苏州的古渡运河,穿行了小桥流水,还有那片苏州园林。经过,踏足。 透过苏州园林藤萝缠绕纠结的长亭,和被覆上岁月的廊柱,望见那一树的淡黄。那般的细小,娇嫩的小花,苏州园林却又那般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香气。对于那些绝对算不上比北京高大多少的树木,从来没有多看一眼,视线一扫而过,仿若是不曾留心过。 很喜欢苏州的那些古老的民宅。深而且交错的巷陌很多,走进那些巷陌,就像进了迷宫一样,它们有的雕工精湛、风格独特,不由人不由衷地感叹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姑苏城,一个如诗般的存在,没有浓墨重彩,没有浮华与喧嚣,那个凝聚了华夏文化纤细婉约的吴越!情思;总在“林外鸣鸠春雨歇”后吹萧;思念;仍在雨雾中绘成平平仄仄的几笔墨痕;那沾不得一丝人间烟火的绝美,仿佛在吴越的天水尽头悠悠的袅袅的架一叶扁舟。他就这样意淡淡的姿态印刻在世人的心中。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也是这般温淡、静好。 最喜苏州春雨的感觉,幽深,春雨里,树木隐没在雨中青青翠翠,池阶层层,池水平平,倒映着水瀑和树木,好静谧,好静谧。一汪池塘几枝修竹,厅堂楼榭曲径通幽,很美!就象烟雨江南契合了诗画般的情愫感觉一样! 记得深刻的就是拜谒了拙政园,鉴赏了拙政园的秀色,品味了拙政园回廊小榭。拙政园初春,树的黛岚、湖的氲氤、空茫的楼阁、树与人,都在春天里渐行渐近,让人感受到姑苏的春天就要来了。 很喜欢拙政园里的一个竹茶屋,那竹茶屋茶香四溢,竹碎格竹子窗,四面筛着阳光,不禁赞叹好一处拙政园茶肆,好一处清雅去处!!想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驻渎拙政园,这拙政园必是一个好去处,看来来日定当来苏州,再仔细品味一下拙政园。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如果说姑苏的春水造就了深邃,那么江河的灵气是水造就了么?是人性的轻灵还是情感的细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自然赋予了姑苏和江南美丽! 5.描写人勤于做学问的句子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关于认真的诗句1、《进学解》——唐 韩愈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荒废则在于贪玩;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2、《题弟侄书堂》——唐 杜荀鹤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翻译: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翻译: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4、《送安惊落第诗》——宋 苏轼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翻译: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5、《放言》——唐 白居易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翻译: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7.关于做学问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永不背叛的朋友。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8.写一句有关做学问的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