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浩然正气的诗词文赋《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他爱国诗歌的名篇。在此之前,诗人74岁那年秋天在《叹息》中写道:“书生忠义与谁论,朽骨犹应此念存。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写出惟一的憾事,是怕死前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其爱国热情,感人至深。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其杰出的爱国主义名作《满江红》词,充分表现了他对敌寇无比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和收复中原失地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充满爱国激情的动人诗篇,表现了“头可杀,志不可屈”的崇高无比的磅礴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他耿耿的爱国忠心和高尚的民族气节。还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的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义愤。唐朝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诗人把汉家借指唐朝,首二句写汉军军力强大和灭敌的雄心,后二句写士兵长期坚守边疆、打击敌人的坚强意志,表现了边疆战士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出浓郁的爱国主义豪情。宋朝抗金名将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心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的后两句说老牛即使干活病倒在残阳里,只要能使人们吃饱也心甘情愿。通篇以朴素深沉的语言,把病牛为了人们的温饱而任劳任怨的形象刻画得丝丝入扣。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谭嗣同针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愤然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有关浩然正气的诗词文赋.《正气歌》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竹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不知道楼主满意吗?(原创)。 3.形容人一身正气的诗句1、《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4、《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释义: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5、《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释义:前几日伴狂风自去北海漂游,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4.浩然之气的诗句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什么是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路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浩然之气名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5.急求关于浩然正气的词语名称:浩然正气 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 解释:正大刚直的气势。 出处:《金瓶梅传奇》第二回:“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世贞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说出一番话语。” 事例: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近义词: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这种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词源上说,浩然:盛大的样子;正气:刚正之气;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的精神。这种精神,宋朝闻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我理解为正气是一种有利于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增强团结,凝聚合理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精神。 不朽的绝唱形容某事很出奇,少有的。 [编辑本段]游戏技能 梦幻西游中天宫门派技能 功效:平时状态下使用,为衣服附加提升法术防御的临时效果,下线后效果消失 使用条件:天罡气技能达到35级 消耗:和技能等级数相同的活力 6.表现“浩然正气,视死如归”的诗句有哪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头吟》 我对石头极有情。这情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3761,是前世今生的缘分里,穿过尘烟滚滚的人世忽然相望,蓦然懂得的情。我说的石头城是巢湖艺术馆一楼的“奇石馆”,那里面珍藏有各具情态的灵璧石,古生物化石。甚至泥土烧制的旧朝瓷器,端立架上,我也当它们是石头,那与石头原本也是有着前尘过往的血缘啊。立大厅里,一步一迟疑,在那些青色的灵璧石前,分明看见这一块块石头在演绎着一幕幕人世的热闹啊。那一块长条形灵璧石瘦削玲珑,宛如貂禅拜月,自是秀逸风流。那一块低矮朴拙的灵璧石横躺在托盘里,好似雌雄联体,俯仰相对,演一出风求凰的好戏。那一块如樵夫砍柴,带着《诗经》年代的风雅;那一块是佛祖端坐高堂,举目看红尘,渡众生……更有一块七音石,拿手指弹一弹,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那声音清越明净,袅袅的,如夜半檐下的雨珠儿滴在窗前的芭蕉上,一粒粒的音符里都透着清气,又似暮春的晚风拂着闲置在高楼窗口的古筝弦上,四隅皆在这乐音里微波似地漾。弹在前面,那音巍巍如高山,弹在侧面,那音潺潺如低处的流水,古来英雄皆寂寞,这一块七音石,自己是自己的知音。这厢是尘世欢,那厢是沧海苦。面对玻璃里陈列的那些古生物化石,总让人不禁生起沧海桑田千古悠悠的怨叹。我伫足在一块小鱼化石前,看它,小巧的,安静的,呈灰白色,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小鱼的模样。仿佛那天,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它和它的妈妈正在一处浅水湾里晒初春的太阳。我看着这一块小鱼化石,看它在千万年后人类制造的白色灯光里,依然那样充满稚气和天真,像个听话的小学生,坐在新开学的课堂上,那么安静……我眼底潮湿,恍惚千万年前,我是那小鱼妈妈,灾难面前,我与它失散,现在它以石头的形式呈现,但,依然是我惦记的孩子。旁边,还有一片硕大的海底植物叶子的化石,又叫人生起家园之念,多少年前,这一片叶子,该是我和我的小鱼家门前长出来的吧。立在这空旷又似乎拥挤的大厅里,我多么想做一块石头,可是环顾四周,仿佛我已然是一块石头,在时间的旷野上,以无声和这些石头相认,它们,是我的父母孩子,姐妹兄弟,朋友与乡邻。是的,我的前世一定是石头,然后风化成尘埃,飘在空气里,流到江河里,沉淀在泥土里,分解到庄稼的茎叶与果实里,然后到母亲的血液与子宫里。其间,一走亿万年。还有那架上的青花瓷,和我一样,一定也是石头的孩子。它是某一块石头风化成泥土,然后被一双艺术的手塑形,描画,再捧进窑里烈火焚烧,然后成为瓷器,和另一些石头隔岁月相望,如我此刻。在“奇石馆”,在这一座石头的城堡里,我和那些灵璧石、那些古生物化石、那些旧年的瓷器在一起。我在这些石头的呼吸里将自己还原成一粒尘埃,来膜拜石头里的英雄,走访石头里的初民。我以石头子民的身份看这些石头里的故事,也是有童话,有苦难,有小民烟火的琐碎与艰辛,有英雄佳人的传奇与浪漫……那一个夏日的午后,当我神思飘渺地步出“奇石馆”,站在大门前的图腾柱下,目光越过健康路与世纪大道,看见夏日阳光金子一样镀着这城市的千门万户,只觉得自己,恍然又是一世。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