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受欺负而奋起抵抗最后胜利的成语1、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 【正音】胜;不能读作“shēnɡ”。 【辨形】哀;不能写作“衰”。 【近义词】师直为壮 【反义词】骄兵必败 【辨析】“哀”是指悲愤激昂;不是“悲哀”的意思。 【例句】~!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英译】An oppressed army fighting with desperate courage is sure to win。 2、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结构】连动式成语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指扭转败局 【近义词】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扭转乾坤 【例句】王朔《我是你爸爸》:“接下来的两局,马林生反败为胜。” 【英译】win instead of lose 3、转败为功 zhuǎn bài wéi gōng 【解释】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出处】汉·贾谊《新书·铜布》:“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结构】连动式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转败为胜、转败为成 【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5回:“今时事万急,能望他临机制胜,转败为功么?” 3、转败为胜 zhu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释】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结构】兼语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转;不能读作“转动”的zhuàn;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 【近义词】反败为胜、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反义词】大势已去、大厦将倾 【辨析】~与“转危为安”有别:~侧重于形容变为胜利;“转危为安”侧重于形容变为平安。 【例句】这位将军具有~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受到部下的热情拥戴。 【英译】turn from danger to safety 4、转败为成 zhuǎn bài wéi chéng 【解释】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同“转败为功”。 【出处】《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结构】动宾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改变局面 【近义词】转败为胜、转败为功 2.关于历经磨难才能成功的诗句1、浪淘沙【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2、劝学【作者】孟郊 【朝代】唐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3、竹石【作者】郑燮 【朝代】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