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紫云的句子【第1句】紫色,古老而时尚的语言,流动的色彩,惊艳,朦胧,典雅,虽然没有红色那么热烈奔放;没有蓝色那么深沉从容;没有白色那么晶莹无瑕;也没有黄色那么抢眼妖艳,但是有独特高贵的姿态,有着令人如痴如狂的魅力。 【第2句】浪漫也总是被紫色的花朵包裹着。紫木槿、紫桑、紫罗兰、紫藤、紫丁香、紫荆……这些流苏的生命色彩,惊艳、朦胧、温馨、浪漫。还有一种紫色的小花,因为它,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斯旺,几乎成了浪漫的代名词,这种花不说你也知道它就是有着“等待爱情”花语的紫色薰衣草了。 【第3句】紫色,无形盛有形,淡雅而清新,古朴而高雅,似花般嫣然,似光般魅离,似水般轻盈,宛如滑嫩如玉的肌肤清心细腻,宛如一弯清泉流淌着深不见底的风韵。一切紫色的事物,都笼罩着神秘迷人的诡异,有宝石的旖旎,有晚礼服的华丽,美丽得令人震惊,妖媚得令人酥骨,让人不得不沉浸在梦幻里。 【第4句】关于紫色的描述:“爱是紫色的折叠的忧郁。”“那遍地落红的雨季,风雨飘摇,岁月之湖,升起的紫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别后寂寞,和我久久的企盼,是否点亮你紫色的月亮。”“紫色的雏菊开在乡愁的晚秋”,“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等等。 2.形容紫云的成语紫云 zǐ yúnㄗㄧˇ ㄧㄨㄣˊ 1、基本解释 (1).紫色云。古以为祥瑞之兆。 汉 焦赣 《易林·履之渐》:“ 黄帝 紫云,圣且神明,光见福祥,告我无殃。”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又 汉宣帝 幸 甘泉宫 ,紫云入殿, 宋世祖 践祚,紫云见於 端门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词:“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2).借指紫石砚。 唐 李贺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 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清 吴伟业 《破砚》诗:“记曾疏阙失,望断紫云愁。” 3.紫云母功效紫云母功效是风味好,结果多,较耐湿,抗病性较强。 紫云为辣味型一代杂种紫色辣椒。抗性强,耐低温弱光,果实长方灯笼形,鲜果紫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味辣,商品率高。辣椒亩产量2500—3000公斤,适于早春和延秋保护地栽培。 紫云母本LA—15是从地方农家早椒与国外彩色甜椒杂交后代中选择育成的优良自交系。鲜果紫色,辣味浓,肉薄,质脆,口感好。 株高65—70厘米,开展度60—62厘米,生长势强,早熟,始花节位在第6—7节,果实纵径6—8厘米,横径2厘米。 父本9728是从国外紫色甜椒品种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节间距长,较开展,中熟,果实长方灯笼形,肉厚中等,紫色,味甜,风味好,结果多,较耐湿,抗病性较强。 扩展资料 品种特征特性:紫云株高74厘米左右,植株开展度64厘米,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方灯笼形,果实纵径19.5厘米,横径3.4厘米,肉厚0.25—紫燕1号0.28厘米,果面略有凹陷,光泽好,果皮较薄,肉厚中等,果型较直,整齐度好。 幼果绿色,商品成熟果为紫色,果实达最大时,果色由紫变绿,最后转为深红色,即生物学成熟果为深红色,平均单果质量60—70克,最大单果质量120克。 果实中等辣味,肉质脆,风味口感好,VC含量1543.4毫克/公斤,全糖含量3.6%。坐果率高,采收期长,亩产紫色鲜椒2500—3000公斤。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适于春早熟、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早熟栽培从11月至12月均可播种,1—2月定植。每亩用种量20—25克。株行距38厘米见方;秋季延后栽培7—8月播种育苗,7—8片真叶时定植大田,株行距40厘米见方。 重施追肥,每亩施腐熟的牲畜厩肥3000公斤,发酵菜籽饼肥100公斤,氮磷钾复合化肥各25公斤。挂果期重施追肥,每批果坐稳后要及时追叶面肥1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云 (紫色辣椒新品种) 4.形容慈母的诗句1、《游子吟》唐代诗人 孟郊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2、《燕诗示刘叟》唐代诗人 白居易 原文: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译文:辛苦了三十天,母亲瘦了但是子女却长大了。 3、《瑶池》唐代诗人 李商隐 原文: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译文:老母在瑶池边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感到非常哀伤。 4、《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代诗人 孟浩然 原文: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译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侍奉在母亲身旁。 5、《劝孝歌》清末诗人 徐熙 原文: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译文:父母都非常辛苦,但是尤其母亲最为艰苦。 5.表达母子情的诗句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cn/schoolweb/gtzxxx/banji/3.2/gushi/gushi/youziyin.htm 6.描写思母的诗句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3、韩愈《谁氏子》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4、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6、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7、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8、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9、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10、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选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7.比喻“娘俩情深”的诗句有哪些1、《别老母》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墨萱图 其一》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3、《慈乌夜啼》唐代: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4、《凯风》先秦: 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十二峰·望霞光》宋代: 阎伯敏 东皇君来流晓霞,莫看西北王母家。 云华夫人王母女,肯为庙食留三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