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雨中湖面的诗句有哪些1.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2. 《好事近·湖上》 宋代: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3. 《【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雨》 元代:赵善庆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上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4. 《过高邮射阳湖》 元代:萨都剌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描写“雨中看湖”的诗句有哪些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出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出处:《好事近·湖上》——宋-苏轼 原文: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译文: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4、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出处:《【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元-赵善庆 原文: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正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 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译文: 雨水滋润着万物土地一片酥软,草色和烟气在雨后几乎看不出来。山林间的大雾遮住了太阳,正是春风时,鹧鸪不停的啼叫着,挑逗着娇羞的小姐和漂亮的丫鬟。六桥一片锦绣,壮丽的十里画图,风流的二月西湖。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处:《渔歌子》——唐-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描写“雨中看湖”的诗句有哪些《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好事近·湖上》宋代:苏轼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雨》元代:赵善庆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上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清代:厉鹗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白话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赏析: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 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 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 苏轼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赏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4.描写“雨后湖边景色”的诗句有哪些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宋代:刘攽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3、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其一》宋代:欧阳修译文: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5、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5.形容雨天河边景色的句子自有记忆始,就自自然然的喜欢雨天。今又是大雨,飘飘摇摇,自午后就没有停止,临到傍晚,更是如注如瀑,刷拉拉的没有了尽头。天早已是灰蒙蒙的一片,想来路上再也不会有什么行人了吧。有云:雨天里,懒人紧着睡觉,勤人忙碌活计,智者收拾心情。我不是智者,却也喜欢这雨天,给了自己从容感受安稳思考的空间。虽然不时有许多的烦躁忧虑袭上心头,却总要及时地警惕自己,不破坏了安稳祥和的心境。已经经历了如许的波波折折,再不能允许自己随便怠惰迷失本心。如不能真正努力精进,漫不经心滔滔浮语,最后总是镜花水月,空空一场!岂止是空空一场啊,现实中的世界里将是不堪的窘境与羞辱啊! 室外的雨不急不缓,颇使人安心。一天帘幕遮下,里面的人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安享自己的生命。人就是这样,忙起来总想歇一歇,好好蓄养一下自己。真正有了时间,又会不自觉地去翻书上网,精神不能安闲下来。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当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静下来认真检索自己的心灵,总是找一些事做以逃避自己,这个讲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圣人自作主,吾虽非圣人,但还是要努力控制自己,做好应做之事的。 昨晚瞬然间就起了大风,飞沙扬尘,满天啸呼,随后是不停息的雨从天降。电业局迅速停了电,县城顿时陷入了黑暗的世界,无所事事,早早休息了。黎明而起,看满大街一片狼藉,潦水漫灌,败枝残叶遍是,颇有几分感慨:经云心平自然波止。世间有情众生,欲望焦灼恐惧百味烦恼,其外境必也是波涌浪滚,万千磨折。惟大智者,洞明世间真实,了彻自家身心,想来必已是淡淡无波,天趣优雅了吧。 6.描写阴雨天湖边树木的诗句——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应天长】唐五代-冯延巳 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 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 朦胧天欲曙。 【李凭箜篌引】唐五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栾家濑】唐五代-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 白鹭惊复下。 【减字木兰花】清-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齐天乐】近代-王国维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 喁喁似诉。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 宵深谩与。 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 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_ 7.描写“湖边景色”的诗句有哪些1、《晓过鸳湖》 清代: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译文: 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菜花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2、《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4、《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5、《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8.描写“阴雨天湖边的树木”的诗句有哪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登黄鹤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