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纪晓岚形容忠心耿耿的诗句

1.表现辛弃疾忠心耿耿的诗句

西江月 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充满着英雄行为和传奇色彩,闪耀着英雄主义的光芒。与他同时代的人,就认识到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说他如“青兕”、如“真虎”、是“前身诸葛”。

辛弃疾是一个“余事作诗人”的人,他自己在词中常感慨陈说: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念奴娇》),“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水调歌头》)。因此,纯以词人论辛弃疾,就不足以知辛弃疾。

词如其人,辛弃疾是一个“名德冠朝绅”、“安边有成略”的英雄人物。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他的词,震响着时代的风雷之音。王士祯《倚声集序》说他的词既不同于“文人之词”,也不同于“词人之词”,而是一种“英雄之词”,可谓有得之见。

辛词现存六百余首,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是稼轩豪放词风的主脉,同时也有不少意兴玲珑的闲适之作和词调婉转的柔媚之作,显示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首《西江月·遣兴》是整部《稼轩集》中最为出奇的一首,不论用语还是立意,均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

这首词常被误冠以“颓废”的标签,消隐在历代传统品词家的视野中。实际上能有多少人体会到了辛弃疾那颗敏感的词心呢?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入南宋朝廷,正式踏入南宋仕途,开始了在偏安朝廷的宦海沉浮,其间曾三次被劾去职,仅两次退隐山林就达十八年之久。

但泉林之趣并没有掩盖了他的报国之心,朝廷一有起用的任命,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欣然前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悲壮;不知其可与不可而为之,却是一种深刻的孤独。

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留给词人的只是那无边无际的孤独。但是,孤独者都是思想者。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于是,庆元年间闲居瓢泉时,这位旷世英雄写下了这首孤独醉客之词。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开篇便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气。

敢于在词作里直言“醉里且贪欢笑”,确实惊世骇俗,即使是对一个退居山林、留恋诗酒的“前官员”而言,也有不纾国难、言行颓废之嫌。但一个“且”字是这两句的词眼。

从字意来讲,“且”在这里既可解作“暂且”,也可解作“姑且”,无论哪种解法,均表露了作者此刻的心理活动。所谓的“欢笑”,并不是真正的快意风流,而只能是酒醉麻木中的暂时逃避,一旦酒醒后,那黑压压的现实又将怎样刺痛辛弃疾那颗忧时伤世的心?这使我们想起他的《鹧鸪天·游鹅湖、病起作》里最后两句:“醉中只恨欢娱少,无奈明朝酒醒何”,这应该是“醉里且贪欢笑”的最好注释。

“要愁那得工夫”,实际上也是正话反说。词人的一生,真可谓愁苦的一生。

他的那首著名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更是千古写愁名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的“要愁那得工夫”,正是“欲说还休”的婉转表达。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句话看似和孟子所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意思,其实相去甚远。

孟子的意思是说啊,这书上东西不能完全相信,更不能所有的东西都奉若神明,一切照搬,那就读死了。而辛弃疾的意思是,古书上的那些至理名言现在在这个南宋小朝廷里行不通了。

因此信它无用了。辛弃疾自二十二岁起兵抗金以来,夙夜为国事奔波,按“事君能致其身”的古训,尽一个大宋子民的职责,向皇帝上《美芹十论》,又向当政者献《九议》,自己也曾在词中说过“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可为什么被一贬再贬,投闲置散近二十年?看来不是社会出了问题,就是“古人书”出了问题。

而后者是虚,前者是实。词人借醉酒的掩饰,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做了一次深刻的追问,同时,也对现实做了一次辛辣的反讽。

词的上片只是“醉言”,是一个孤愤者的宣泄。语言平白如话,仿佛刚从他的口中说出,自然新鲜。

下片意脉一转,由虚入实,叙事性描写用的全是散文句法,有问话也有自语,还有细致的动作描写,恍如一段押韵的小品文。“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他独酌独饮,不知不觉倒在松树旁。

醉眼迷蒙的他,把松树看成了人,询问起自己的醉态。恍恍惚惚中,他觉得松树在眼前走动,似乎要过来扶起醉倒在地的他。

他立即伸出手推开松树,大喝一声:“去”!词人将自己的醉态刻画得如此维妙维肖、生动风趣,却叫人如论无何也笑不起来。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深孤独寂寞的辛弃疾。

没有人陪他饮酒,他只能独饮独醉。醉倒时只有松树在旁,也只有松树要扶他一把。

他寂寞得只能与松为友,酒又如何能去除他的忧愁?虽然词的下片一字未曾提“愁”,但隐藏在词人醉态之中的寂寞与忧愁却令人痛心。而一句“以手推松曰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倔强好胜的旷世英雄。

2.做人要忠心耿耿的名人名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位卑无感忘忧国

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所不辞

1、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 列宁

2、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 莎士比亚

3、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 狄更斯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易中天

5、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易中天

6、中国有句老话叫“狗眼看人低”,这意思是说某类无耻小人像狗一样趋炎附势、翻云覆雨。跟这句话形成互文的是契诃夫的《变色龙》,小说写了一个“人眼看狗高”的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巡查到一条来历不明的小狗时前倨后恭:开始时骂作“脏东西”、“垃圾”,一旦知晓它有可能是将军豢养后,立即改口颂扬为“漂亮”、“高贵”。由此可知,狗在中国的命运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明明赤胆忠心死而后已的品格,却背负恶名蒙冤千载;明明是人的猥琐、下流,却都一股脑推到狗的身上——与狗相关的词汇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 陈福民

7、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 莎士比亚

3.蜀相中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

蜀相 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7。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开,开创。济,扶助。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忠心耿耿类似的成语

不二之老】:不二:不生二心,一心一意;老:老人。指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老人或元老。

【丹心如故】:丹心:忠心。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

【隳肝尝胆】:犹言隳肝沥胆。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隳肝沥胆】:隳:毁坏;沥:液体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诚无比。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志虑忠纯】:志虑:志向和心思。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形容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忠不违君】:违:违背。忠心耿耿,绝不违背君主。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形容十分忠诚。

5.描述耿飚成语:忠心耿耿、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坚强勇敢、

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耿;不能读作“dí”。

【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词】赤胆忠心、忠贞不渝、披肝沥胆

【反义词】虚与委蛇、假仁假义、忘恩负义

【例句】这位建筑师;~地为祖国工作了50年;首都的许多著名建筑里;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