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师徒的诗句有哪些一《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赠萧山彭少府》 唐代:方干 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 虽将剑鹤支残债,犹有歌篇取盛名。 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 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 三《进学解》 唐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四《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关于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的句子各一段描述一: 唐僧:不畏艰难 宅心仁厚 悟空:机智勇敢 斩妖除魔 桀敖不驯 八戒:好吃懒做 本性善良 沙僧 :憨厚老实 默默无闻 描述二: 沙僧:小说中,沙僧的形象比起孙悟空、猪八戒稍显逊色,但他身上有着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背行李挑担子,调和师徒矛盾)。同时,他身上也存在人性的弱点,如精明世故,逆来顺受(大战红孩儿一章中说过一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唐僧:他心地善良,崇信佛法,立场坚定(一只小虫从身上经过也不忍伤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只为取得真经)但是也是一个是非不辨的人(当白骨精变成女子、老人意图伤害他,悟空将他们打到时,唐僧却听信谗言,念紧箍咒) 猪八戒:性格温和,敦厚单纯,机智勇敢(师傅被困,他能忍辱救援,可见其忠;义激猴王,可见其智)却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搬弄是非,意志不坚定,还贪图女色(途中经常被妖怪的美色迷惑,难分敌我,几次嚷嚷着要回高老庄) 孙悟空:他具有寻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他有无穷的本领和智慧、坚定的意志和见义勇为的果敢举动,以及忠于事业的诚挚坦荡胸怀。(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磨难,孙悟空冒着生命危险降妖除魔,卫护唐僧,从没想过退缩,可见其忠心耿耿) 3.描写拜师的诗句1、常与师徒同苦乐 唐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唐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唐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宋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宋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宋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宋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宋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宋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宋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明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4.西游记关于师徒四人形象的语句赏析孙悟空: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妖魔鬼怪,不被妖精的外表所迷惑;一根金箍棒见妖就打,毫不留情。不畏强权,即使是玉帝也不在话下。 猪八戒:看似憨厚老实,实则油嘴滑舌,常能迷惑唐僧。一个大肚子里不定装着什么馊主意。经常被妖精的外表所欺骗,尤其是外表漂亮的女妖,从而使妖精得逞。 沙僧:憨厚老实,虽不能一眼识破妖精,但肯卖力气,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作。 唐僧:由于在佛门长大,所以总是慈悲为怀。而正因为这样,才往往被妖精的外表所蒙骗。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打”呀,不就是因为唐僧只识外表,再加上他的慈悲心肠,从而阻止孙悟空降妖的吗? 5.形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成语有哪些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成语文章 看图猜 成语名称 出处 成语解释 成语简拼 近义词 反义词 谜语 所有 开头 结尾 按拼音索引 出自西游记的成语 出自西游记 128 个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安神定魄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 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不顾死活 顾:顾惜,眷顾。 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拼命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不容分说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不生不灭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 现指半死不活 餐风宿露 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不识高低 识:知道,认识。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识好歹 识:知道;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不识起倒 识:知道,认识。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典身卖命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东游西荡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刁钻古怪 刁钻:狡诈。 形容为人行事狡诈怪僻,古怪,也形容机灵乖巧 公平交易 公平合理的买卖 昏头昏脑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没头没脸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梦想颠倒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 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安心定志 指安下心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 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不识抬举 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大显神通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 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鹅行鸭步 步:走。 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怪诞不经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洪福齐天 洪:大。旧时颂扬人福气极大。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花团锦簇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祸不单行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火眼金睛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火上弄冰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 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家长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架海金梁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 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叫苦连天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劳师动众 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 狼心狗行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 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谋财害命 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冒名顶替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情投意合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七窍生烟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形容气愤到极点。 肉眼凡胎 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手到擒来 擒:捉。 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寿山福海 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 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树大招风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腾云驾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十万八千里 形容相距极远。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铜筋铁骨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 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无拘无束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虾兵蟹将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凶多吉少 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摇身一变 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张皇失措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作恶多端 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拙口钝腮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俗语。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强从事的意思。 比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