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炼字含有形容词的诗句

1.可以体现炼字的诗句

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古诗中的炼字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含炼字的成语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精金百炼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

千锤百炼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真金不怕火炼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百炼成刚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磨形炼性 指锻炼身心。

日锻月炼 指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3.关与炼字的诗文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

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4.杜甫有过什么诗句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的

一、杜甫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以他自己的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所说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二、他炼字的例子:

1、特别重视动词的锤炼。如“暮投石壕村”(《石壕吏》)中的“投”字,写出兵荒马乱之际,诗人在路途中急于投宿的心情,被人称为“复却万方无准,安排一字有神”;再如“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赴”字,把山峰写得势欲飞动;“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的“压”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大,花之重,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2、对形容词的锤炼,杜甫也是煞费苦心。如“积尸草木腥”(《垂老别》)中的“腥”字,何等准确、有力!试想,连年战乱,百姓蒙受巨大的牺牲,尸横田野,白骨成山,连草木也发出令人作呕的秽气。再如“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中的“多”字,可谓别出心栽,远远胜过“圆”、“明”之类的字,难怪清代叶燮称赞这个字“尽括此夜宫殿之景象”。

3、他还善于驱遣虚词。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诗句写江山形胜,历史悠久,其中“有”“自”两字将方圆数千里,上下几百年联结在一起。“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滕王亭子》)中的“犹”、“自”用得恰到好处,使诗句具有浑厚的艺术内涵。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