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形容画面感很强,很真实的词语/句子大漠孤烟直——五个字,场景就像一幅画,给我们的信息也很多。 还有:长烟落日孤城闭。画面感够强吧。 我国大多数古诗词不仅融进了华人的血液,而且其原因正是美透天际、震撼人心。 不算太老的诗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有点老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尤其是最后两个,虽然没有轻尘、残笛、浊酒等形象非常突出的词语,但是用颜色、曲直、纵深、远近的时间和空间感组合成了最美的意境和画卷。 2.怎样描绘诗歌画面@ 提供朋友一些考试的范例来体会字句上的描绘方法。 (一)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示例: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 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两句描写各占一分,语言完整简洁占一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八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示例一: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宽阔的平原,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辽远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示例: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将士们就排成整齐的队伍,接收将军的检阅。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看着眼前整齐的军容,肥壮的骏马,内心充满战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马肥的时节出征,一定会战无不胜吧。 评分意见:本题4分。3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生动1分。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5.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来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评分意见:本题2分。 两个要点各占1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3分) 示例:答案:夜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听风吹雨:诗人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入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铁马冰河: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两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优美1分。 2.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4.示例:“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下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联系前两句诗理解“尚”的含义占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占2分。 5.示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两句赏析各占1分,语言表述完整、优美1分。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节中的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问: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3分) 答题思路: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深刻的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3.唐代 杜甫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1: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怒号”,“怒号”二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2: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示例3: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三重”,狂风卷起层层茅草,“三重”一词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词语的含义占1分,表达效果占1分。 5.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 3.古诗词的翻译与画面描写区别古诗词的翻译与画面的描写,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没有可比性。 古诗词的翻译,是将古诗词以准确、通顺语言,把原诗词中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换句话就是,将古诗词相对陌生、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而画面描写,指画幅、银幕等上面呈现的形象,某一地域内呈现的自然景象,或者某一特定环境中展示的社会现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些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因此,古诗词的翻译与画面描写,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没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