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借助外力的名言1、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孟郊《上包祭酒》 希望能够借助于黄鹤的翅膀,飞上那九天云霄,翱翔在万里的天空中。 2、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说苑·建本》 鱼借助于水的力量才能够游动,鸟凭借着风的力量才能够飞翔,草木接着季节的变化才能够生长。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驾车的人,并不是他自身善于行走,但却能到达很远的地方。比喻人如果能够借助外力,就能做很多难以做到的事情。 4、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管子·法法》。 心灵手巧的人发明了圆规和曲尺,人们不能离开这两样工具而仍然能够使方形和圆形显得很规整。这说明人们要从事手工劳作,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5、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高适《塞下曲》。 数万面鼓同时敲响,像惊雷一样响彻大地;数千面旗同时挥舞,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借助风力越烧越旺。 6、圣人从事,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战国策·齐策》。 圣人从事事业,一定会借助于权变作为凭据,并且利用时机而兴起。 7、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说苑·谈丛》 顺流而下行船,容易到达目的地;借助风力奔跑,容易跑得远。 2.有哪些以"善于借助外力"为主题的句子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成功更近。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所用,才是智者。 3、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就是善于借他人之力,他有张良,萧何等贤臣,而项羽仅凭一己之力如何能打得过刘邦!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更好的借他物为己用,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5、牵牛花借助大树的挺拔向人们展现了自己的美丽,大树凭借牵牛花的美丽衬托了自己的挺拔;红花借助绿叶的纯洁展现了自己的美丽,绿叶凭借红花的美丽衬托了自己的纯洁。 6、在人生的长河中,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人,我们都应学会“巧借东风”的智慧,才能顺利通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7、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 8、曹冲巧借水的浮力称巨象的重量;诸葛亮妙借东风火烧赤壁而大胜曹操;牛顿借助伽利略的理论,创立的牛顿力学。 9、“借力”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可成大事的最高境界。团结才有力量,合作才能成功。“借力”就是聚集多人的智慧,联合多个方面的力量,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10、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11、因为有风的推助,蒲公英才可以飞翔;因为有雨的滋润,小草才能从土中钻出;因为有别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很快的取得成功。 12、医生因善于借助先进的医疗器械而成功救治病人;军事家因善于借助有用的军事武器而得以维护国家的合法主权;市民因善于借助行进工具而实现了日行千里的梦想。 13、诸葛亮巧妙的借用天气,趁着天黑河面上大雾笼罩,成功的躲过了敌人的眼睛,让他们误以为大军来袭,从而成功的收获箭支。 14、我们出行是要借助汽车火车的;收集信息或完成一项科研,少不了电脑的帮助,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1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荀子《劝学》中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名句有哪些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劝学》这篇文章中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最有名的句子就是这个,也是很热的考点。 2.《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3.《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对荀子核心思想解释。所以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4.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一)《劝学》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 (二)《逍遥游》 9.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0.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1.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3.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4.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5.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6.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17.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8.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9. (三)《师说》 20.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1.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2.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3.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4.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5.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6. (四)《阿房宫赋》 27.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8.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9.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0.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1.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2. 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3.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34.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5.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6.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