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有什么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 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 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 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 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 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 《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 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徵者。 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 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 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李本文学戏曲家也。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 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 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 “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 2.古代诗词中漆园吏一词有什么来历据《史 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 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 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之言……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故自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 仕,以快吾志焉。”战国时思想家庄周曾做过漆园吏,拒绝楚威壬的聘, 适为快,终身不仕。 后因以“漆园吏”称庄周。晋•郭璞《游仙诗》:“漆 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唐•高适《宋中十首》其七:“逍遥漆园吏,冥 没不知年。”唐•钱起《送弹琴李长史往洪州》:“抱琴为傲吏,孤掉复南 行。” 宋•陆游《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漆园傲吏犹非达,物我 区岂足齐。”。 3.中国宋词大全【宋词三百首·第一卷】 赵佶:宴山亭 钱惟演:木兰花 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御街行 张先:千秋岁 张先:醉垂鞭 张先:一丛花 张先:天仙子 张先:青门引 张先:菩萨蛮 张先:木兰花 晏殊:破阵子 晏殊:浣溪沙 晏殊:浣溪沙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木兰花 欧阳修:浪淘沙 欧阳修:青玉案 柳永:曲玉管 柳永:雨霖铃 柳永:蝶恋花 柳永:采莲令 柳永:浪淘沙慢 柳永:定风波 柳永:少年游 柳永:戚氏 柳永:夜半乐 柳永:玉蝴蝶 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迷神引 柳永:竹马子 王安石:桂枝香 王安石:千秋岁引 王安国:清平乐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鹧鸪天 晏几道 。 4.中国宋词大全文天祥 文彦博 方 凤 方 泽 方惟深 王 令 王 迈 王 炎 王 质 王 奕 王 琮 王十朋 王安石 王安国 邓 肃 乐雷法 冯 山 冯去飞 冯取洽 叶 适 叶绍翁 叶梦得 司马光 司马池 左 纬 石 介 刘 过 刘次庄 刘克庄 华 岳 危 稹 吕 顶 吕本中 吕南公 孙 觌 宇 绍 安如山 朱 弁 朱 松 朱 熹 朱淑真 江端友 米 芾 许月卿 严 宇 何应龙 何梦桂 余 靖 利 登 吴 涛 吴 儆 吴锡畴 宋 祈 宋 庠 张 先 张 耒 张 泳 张 俞 张 琰 张舜民 张道洽 李 钢 李 唐 李 彭 李之仪 李彭老 李清照 杜 常 杨 亿 杨 朴 杨 蟠 杨万里 杨徽之 汪 莘 汪 藻 汪元量 沈与求 苏 庠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苏舜钦 辛弃疾 连文凤 邵 定 绍 雍 邹 浩 陆 游 陆 壑 陈 均 陈 亮 陈 起 陈 造 陈 焕 陈与义 陈允平 陈文龙 陈师道 陈傅良 周 莘 周 密 周 弼 周必大 周邦彦 周敦熙 周紫芝 宗 泽 宗 珂 林 升 林 逋 林希逸 林景怡 欧阳修 武 衍 罗与之 罗公升 范仲淹 范成大 郑 协 郑 震 郑 獬 郑文宝 郑思肖 俞 桂 俞紫芝 俞德邻 寇 准 寇国宝 姚 镛 姜 夔 柯茂谦 柳 开 柳 永 洪 炎 洪咨夔 魏了翁 胡直孺 贺 铸 魏 野 赵 蕃 赵师秀 赵汝燧 饶 节 菁 桃 唐 庚 家铉翁 徐 玑 徐 俯 徐 积 徐 铉 徐 照 敖陶孙 柴 望 真山民 秦 观 翁 卷 郭祥正 钱惟演 陶 弼 高 荷 曹 勋 梁 栋 潘大林 章 甫 萧立之 萧德藻 黄公度 黄庭坚 龚 开 彭秋宇 惠 洪 惠 崇 曾 几 曾公亮 程 俱 葛天民 葛起耕 董 颖 谢 逸 谢 翱 谢枋得 道 潜 道 璨 韩 驹 韩元吉 韩希孟 楼 钥 裘万顷 潘 阆 穆 修 薛季宣 戴复古 魏 泰 皇甫明子 曾 巩 朱 槔 5.【中华诗词韵作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诗词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唐诗、宋词就是其中之一。 诗词与中华汉字就像一对好姐妹,,总也分不开。中华汉字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远古时期,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象形字,并在龟壳、坚硬的骨头、象牙等上记录,这就是甲骨文。有经过了许多年的演变,终于变成了如今的汉字。 在古代,也有一些书法家的字流传到了如今。如王羲之,他的草书豪放大方,具有英雄魂魄的气质;欧阳修的楷书秀丽端庄,字中透出一股秀气。 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继承它。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魅力四射,慢慢品读,细细咀嚼,便觉得余味留香,韵味十足。走进唐诗吧!去体验古人的送别情怀,王维在渭城送元二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送杜甫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唱古今,汪伦送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人感受到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去感受诗人常年在外的思乡之情吧!李商隐因思念妻子,动笔写下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躺在床上,皎皎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他望月生情,写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孺妇皆知,家喻户晓;王维在异乡,重阳节到来时,心头不禁生出了悲情,笔下便泻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了这几句话,何人心上不涌起思念家乡的伤感?诗是古人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我能在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诗如画,在那具有魅力的唐诗中,我们仿佛身在其中;诗富于哲学,聪明的古人在诗中蕴含了各种人生哲学,使读者受用无穷。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前宋词。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写得词《声声慢》表现了她难以言传的凄楚悲伤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用一连串叠字表达了这种凄苦的心境,更是千古流传。 岳飞的《满江红》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词都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苏轼的《浣溪沙》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我们要拥有乐观阔达,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词是我国的文化之一,不仅能说,还可以弹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品味宋词!唐诗宋词,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必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地一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感到骄傲!我们不仅要读,还要品,更要让我们去传承它,保留它发出发出更灿烂的光芒!让我们传诵中华唐诗,流唱千年宋词!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09年9月27日。 6.中国诗词或者诗文的特点1、诗的特点: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2、词的特点: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 扩展资料: 诗词的相关书籍: 1、《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2、《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 宋词和唐诗均为中国古典诗的艺术高峰。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 全书共五册,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 3、《乐府诗集》的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 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