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学问的诗句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3.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唐)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唐书画家)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20,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知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5,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6,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7,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夜读书示子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兴 3.有哪些词语,句子形容有学问的人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形容人学问大的成语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博学洽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自】:《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占八斗 【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才华横溢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自】:《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满腹文章 【解释】: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秋实春华 【解释】: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自】: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下笔成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自】: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腹载五车 【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形容人学问大的学富五车 发音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博学多才 发音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示例 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博学多闻 发音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示例 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6.形容人变化很大的诗句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译文: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译文: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宋·李清照 译文: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7.关于学问和做人的古诗名句□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8.形容最有学问的人的成语形容博学的成语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出口成章、汗牛充栋、学贯中西、才华横溢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 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 博。”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آ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 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 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 学”。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 出处:《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 ,叩阁而进。 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谈天论地 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谭天说地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 出处:《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 生一字俱无。” 通才练识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通材达识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同“通才练识”。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文献之家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出处:《宋史·文苑传七·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 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 ’” 1、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2、通材达识: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3、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4、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5、超俗绝世: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6、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 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 7、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8、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9、喷珠吐玉: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10、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 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 非常牢。 11、满腹诗书: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12、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13、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14、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 15、名满天下: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 16、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 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7、学界泰斗:一般用来称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61326366颂德高望重的,()因其卓越成就、高尚品德、精深修养而为 众人敬仰的杰出人物。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喷唾成珠:唾:唾沫。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 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20、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 21、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22、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 2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24、博大精深: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25、通才练识:通才:学识渊博的人。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26、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 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 27、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28、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9、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30、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9.表示一个人很有学问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才高八斗 八斗之才 才占八斗 才华横溢 满腹经纶 满腹文章 秋实春华 下笔成文 腹载五车 风华绝代 惊才风逸 囊锥露颖 宋才潘面 议论英发 跌宕风流 惊才绝艳 洛阳才子 潘江陆海 扫眉才子 头角峥嵘 才华超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