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比宋词好

1.唐诗宋词的比较唐诗和宋词相比,有何异同

同: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

异:一是朝代不同,分别是唐和宋;一是题材不同,分别是诗和词。对于第二点,大致说一下: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

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

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

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2.唐诗和宋词哪个比较好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

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

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

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

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

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

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

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

“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

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

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

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

3.唐诗宋词元曲相比,哪个更好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 它更有了一点民族风味,但这来源于金。不太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后却不太受人喜欢。

没有谁好,谁不好的。看你偏爱什么了,我喜欢词的那种形式,以及它多委婉,而又不失豪放。

如果你对元曲的历史,人文了解的足够,也可能会喜欢上。

4.宋词好还是唐诗好

各有千秋

要看比什么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5.唐诗宋词元曲相比,哪个更好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

它更有了一点民族风味,但这来源于金。不太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后却不太受人喜欢。

6.宋词的长处与不足(与唐诗比较)阐述宋词的特点和其局限性 爱问知识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突破了唐诗的字数,对仗的约束,更好地发展了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不足:要照词牌来和韵,限制字数,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不足好难总结)另外要附上一些具体的词来分析的话,可以找找。

7.唐诗宋词的比较唐诗和宋词相比,有何异同

区别 一、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这是注明与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区别二、题写内容不同

唐诗大多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宋词则更多的是描写内心中的情感与感动。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区别三、功能主题的不同

其实唐诗和宋词最大的区别,还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是歌词,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是倚声填词,用来唱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词都是为音乐服务。这与唐诗为作者的抒发志向感情为服务有根本性的不同。

唐宋交界已经是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诗宋词已是实质的改变。唐代人追求着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人坦荡豪迈,解放个性。而宋人则追求的是潇洒,追求生活的满足,释放个性。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心态,成为唐诗宋词存在差异的原因。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