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月呈现不同形态的诗句

1.有关月的诗句 月寄托的情思: 月呈现的不同形态 月呈现的满腹愁绪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谢庄的《月赋》

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2.求几个关于月的古诗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巴金的月,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有哪些

巴金先生在《月》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求与诗歌月意象有关的内容,月意象在诗歌中有几层含义

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体形式,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或托志,或怡情,或喻理,或讽世,可谓用心尽也。

在比较短小的诸如诗词中,作者只须用几句话便可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场景,寄托了自己独特的感情。在作者笔下,自然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象,而是经过作者加工的自然物象,其间包含了第一自然物象的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通过第一物象赋予的具有特殊内涵的特征和属性,谓之意象。

通俗点说,意象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容主体思维意蕴的艺术形象。意象最早出现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把意象放在《神思》篇中提出,作为神思的基本内涵,这就确定了意象在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神思》篇是探究艺术想象与艺术构思的章节,显然,意象作为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因子,受到中国文论的极大重视,也体现了意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强烈的概括性,一种意象的形成,无论在任何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意象是有其规定性的,不可以随便改变 。当然,这种相对的确定性,又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广泛性和模糊性的因子,所以读者能体会到某一意象的内涵,却不能加以精确的量化或数字化,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是此意。

今就古典诗词中的咏月意象加以总结,望读者评判,以期补过。 《诗经》陈风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刘兮。

舒忧受兮,劳心嘈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三章,每章四句,反复吟咏相同的主题:皎洁的月光下,美人儿明丽动人,姗姗独行,满怀忧愁。

韵味十足,意境深邃。 南朝时宋文学家,谢庄,在《月赋》中有这么几句: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比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早了半个多世纪,韵味丝毫不逊于后者,读来琅琅上口。 太康文坛领袖人物陆机,所作诗文开六朝文学之风气,拟古诗第六首《拟明月何皎皎》云: 安寝北堂上。

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辉。

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

寒蝉鸣高柳。踟蹰感节物。

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

离思难独守。 诗人借明月写一个游子辞家远宦,功名无成的苦闷心境,和对家人的思念。

以景启情,以情纬景,把秋季的凄清,游子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的曲折情深。 陶渊明《拟古》其一写到: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此诗托兴咏怀,书写传统的‘美人迟暮之感’,揭示出青春易逝,好景不常,万物有盛必有衰的哲理。

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不久之后又会怎样呢?诗人难免出现悲观厌世,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想。 唐时张若虚由于留下的诗作甚少(《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为人做不知,可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让其成为大家,也为后人多了一篇月夜的名篇佳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构思精巧。

全诗以月、水经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概念,或离或合,进隐时现,彼此错落,相互叠加,使全诗的意境由浅入深,由深至浓,逐渐进入一个浑然圆融的朦胧、迷幻、神奇、幽深、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艺术天地,从而神思飞举,浮想联翩。

又紧扣江、月浓墨重彩,春江、江流、江天、江花、江畔、江月、江潭、江树,明月、孤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月照、斜月,一连串的意境,呈现出不同色调、不同形态,包含着不同内容、不同的情感。如此良宵,如此佳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