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文昌的诗句

1.求一篇介绍家乡文昌的文章,800字左右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8°21′至111°03′,北纬19°20′至20°10′之间,东南和北面是南海和琼州海峡,西面与海口市相邻,西南面与定安县和琼海市接壤。

全市平面轮廓近似半月形,南北长99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疆长285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我市东北南三面临海,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78.5公里,有大小港湾40个,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折合352.2万亩。

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

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唯有铺前镇七星岭(海拔117米)、翁田镇抱虎岭(207米)和龙楼镇铜鼓岭(338米)三座孤丘分布在东北沿海上。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

全市地貌分为五大类:平原阶地299.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8%;台地28.64万亩,占8.1%;低丘17.86万亩,占5.1%;还有滨海沙滩5.6万亩,占1.6%;孤丘1.42万亩,占0.4%。二、气候条件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

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最低极温0.3~6.6℃,出现在1月份。

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小时。夏日日照最长是13.19小时,冬日日照仅10.57小时。

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8.8~115.0千卡/cm2。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

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79%,对于发展热带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就是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间,而11~4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是造成我市历史性春旱的主要原因;再的是8~11月间我市常受到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年平均发生2.6个,使之造成农作物以及人民生活财产的损失;另外在清明前后的清明风80%的年份都有发生,常造成早稻受害而减产。

这三种原因制约着我市农业生产的"低而不稳"。文昌市常年平均湿度为87%,最小湿度为34%。

三、土壤与植被文昌市土壤类型多样,有6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107个土种,10个变种。形成这些土壤的母质主要是:浅海沉积物、玄武岩风化物、辉长岩风化物、砂页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和河流沉积物。

因浅海积物和砂页岩风化物占的比例达67.%,比重较大,这些土质是属于风化时间较短的土种,所以造成东北部地区土壤瘦瘠。我市土壤的基本评价是:1、土壤耕作层浅,超过20cm有史占22%;2、养分绝对含量少,耕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有2.0%;3、偏酸性,全市土样PH值6.5以下的占82.1%;4、土壤偏沙,沙土、沙壤土占85.4%。

文昌市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风雨林区。因地近海边,海岸线长,海洋潮湿的气流不时侵入,所以沿海具有热带海岸植被景观特色。

全市植被有六大类型。一是西南的低丘夹谷杂木次林热带果经济群落;二是东北部沿海防护林带和向内陆延伸的杂树短灌疏草群落;三是东北部内陆的湿性草地群落;四是东南部沿海的椰林区群落;五是北部地区的沙质土干性荒坡草地群落;六是港湾缘地红树林群落。

四、水资源文昌市河流诸多,水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大,水质较好。但由于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水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流经我市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文教河、珠溪河、文昌江、石壁河、北水溪五条,100平方公里以下独立出海的小河流有32条,总长556.6公里,总流域面积2384.6平方公里,年集水量39.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8.69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26秒/公升,成为我市灌溉和航运的重要资源。但溪河支流短小,洪枯悬殊、易涝易旱,河水流失快,蕴藏量小,且水能不足。

全市地下水理论蕴藏量为12.36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补给量2.62亿立方米。每年可开发量0.88亿立方米(不含地下径流水量)。

总产水量28.42亿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量为594.6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29.5立方米。文昌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乱砍滥伐所致。

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龙楼、公坡等12个镇,总流失面积达121.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0.05%。其中面状流失24.79平方公里,沟状流失14.06平方公里(深6-10米,宽3-25米的共40米),崩塌16处,面积2.43平方公里,沿海流沙33平方公里。

这些地方多数属于沙质土草生难长,坡度在25℃以上,一遇降雨地表径流向田坑冲泻形成流失,吞没农田、冲成深谷等。目前流失下游有近万亩农田和26个村庄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五、农业生物资源文昌市地处热带北缘,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为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我市水陆交通方便,与外界交往较为频繁,外来的各种生物新种源也不断引入。

因此,目前农业生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

2.赞美“海南”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海南客归旧岛》唐代:张籍海上去应远,蛮家云岛孤。

竹船来桂浦,山市卖鱼须。 入国自献宝,逢人多赠珠。

却归春洞口,斩象祭天吴。2.《送从叔重赴海南从事》唐代:马戴又从连帅请,还作岭南行。

穷海何时到,孤帆累月程。 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

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 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

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3.《送李明府之任海南》唐代:皮日休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

山静不应闻屈鸟, 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4.《送云卿上人游安南》唐代:李洞春往海南边,秋闻半夜蝉。

鲸吞洗钵水,犀触点灯船。 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长安却回日,松偃旧房前。5.《喜友人日南回》唐代:张蠙南游曾去海南涯,此去游人不易归。

白日雾昏张夜烛, 穷冬气暖著春衣。溪荒毒鸟随船啅,洞黑冤蛇出树飞。

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迁客半轻肥。6.《减字木兰花》宋代:苏轼海南奇宝。

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

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州王老。

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

一派黄流已电奔。海南简介1.地理环境(1)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2)气候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3)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

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省树省花省树:椰子树,黄花梨。

省花:三角梅。3.历史名人白玉蟾(1194~1229) 南宋时人,字如晦,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

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一说福建闽清人。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

邢宥(1416~1481)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

与丘浚、海瑞齐名,合称海南“一鼎三足“。 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

著有《湄丘集》。丘濬(1418~1495)海南琼山人,明朝理学名臣、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著有《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投笔记》等,有“著绝“之称,为“海南四绝“之一。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

与王佐、海瑞、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历史上的四大才子,是海南老少皆知的著名历史人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