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落后的诗句《自勉》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试算平生事,中年欠五年。知非未落后,读易尚加前。 分受诗魔役,宁容俗态牵。闲吟见秋水,数只钓鱼船。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抛球乐》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同友人寻涧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闻有涧底花,贳得村中酒。 与君来校迟,已逢摇落后。 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 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醒后》 年代: 唐 作者: 刘驾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 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2.表达古时候通讯落后的诗句报与桃花一处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苏幕遮·范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愁肠,化作相思泪。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古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二、叹时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四、怀人“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岳鄂王墓》)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树树皆秋色,。 3.形容落后的成语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可追,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总怕赶不上:赶上,追逐上风。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盼望达到:希望赶上。 【屦及剑及】。 【急起直追】:学习好像追赶什么。 【如恐不及】:鞋【奋起直追】。 【见德思齐】。 【有过之无不及】。 【见贤思齐】。 【无从企及】。 【巧不可阶】。 比喻话说出去了再无法收回,无不及】。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齐:追赶太阳影子;及。 形容学习勤奋。 【有过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过之而无不及】:过:企及:过;及:驷。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形容行动坚决:景。 【学如不及。 【巧不可接】。 【追驷不及】,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学一百次:鞋,赶上:相等:赶上,引伸为赶上。 赶上太阳的影子:可以补救:振作起来;企及:通“影”:赶上:赶上:莫:台阶。用十倍于人的工夫也难于赶上别人。 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没有门径。也比喻进步极快:阶: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屦、迅速,紧紧赶上去。 【莫可企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无从:屦:贤。相比之下。 指没有希望达到。 【来者可追】,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过:驾车行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望尘莫及】:赶上:赶上:立即行动起来。 【望尘追迹】。 相比之下;及。 【剑及屦及】。 【人一己百】,进取心强,不能胜任。没有办法赶上:德才兼备的人,自己做一百次;蹑影。 【十驾难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及:追上,努力追赶上去。已来不及追赶上飞奔的马车。 【蹑景追风】:超过: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及。比喻能力有限:超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及。 同“见贤思齐”,犹恐失之】。形容速度极快。 就象怕追赶不上:不:超过。 4.形容很落后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很落后的成语有 1. 甘分随时 [gān fèn suí shí] 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2. 甘处下流 [gān chu xià liú]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3. 甘之若素 [gān zhī ruò sù] 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4. 束身就缚 [shù shēn jiù fù] 束:捆。 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5. 束手就缚 [shù shǒu jiù fù] 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