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诗句

1.表示“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名句或者成语有什么

知易行难、知之非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6565行之惟艰、谈何容易、谭何容易、纸上谈兵一、知易行难 [ zhī yì xíng nán ] 【解释】:知:懂得。

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译文】:说下拜叩头说:‘知道道理并不难,做起来就难了。”

孔子传中说“说知道的容易,去做很难。“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 ] 【解释】:惟:惟独。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译文】:知道道理并不难,做起来就难了。三、谈何容易 [ tán hé róng yì ] 【解释】: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

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出自】: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译文】:在开玩笑!这样可以吗?这样可以吗?谈何容易。四、谭何容易 [ tán hé róng yì ] 【解释】: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出自】: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译文】:做一个有钱人,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一定要到耗尽心力忧忧虑虑过几十年。

五、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看别人做事容易自己经历就知道有多难用什么诗句形容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

3.看别人做事容易自己经历就知道有多难用什么诗句形容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