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的数量词妙用

1.诗词中数量词叠用的妙用是什么

数量词往往给人以枯燥平淡、单调乏味的感觉,但一经诗人巧妙运用,却能使文辞生辉,韵味醇厚。综观古典诗词,数量词的使用俯首即拾。它们在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渲染气氛。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嵌用“千里”、“万重”、“一日”三个数量词,不仅表现了舟行之速不可阻挡,而且也渲染了长江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气势。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声”之多用“四面”;写山之多用“千”字,渲染了边塞苍茫悲凉的气氛。 辛弃疾《西江月》通过“七八个”和“两三点”两个数量词,营造了一种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

二、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描景状物。杜甫《绝句》中,数量词“两个”与“一行”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且具有喜庆意味的和谐画面;“千秋”和“万里”还从时间和空间上开阔了意境,引导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雪景图。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实景实写,一笔写了三座山,两条水,一座洲。并写了山的高度、气势及水与洲的关系,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

三、数量词的运用有助于表情达意。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一句中,“万点”表明幽愁之深,它与后面的“海”字一起,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形象化,词人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也因此而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赠汪伦》中的数量词“千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朋友汪伦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杜甫《登高》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

2.数量词使用的妙处

花动一山春色 浅谈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观赏 诗和词,是用俏丽的形象、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声调组成的乐章 诗人词家们往往微妙地、大批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把本属抽象思维领域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从而获得微妙的美学效果和奇特的艺术魅力。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代诗人苏东坡《水龙吟》一词里,微妙地运用"数字"来表达他心目中的"春色":"春色三分"之中,有"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乍听似乎使人感到奇怪,他怎么会把"春色"看得如此具体,历历可数?本来,他看到具有春天象征性的杨花飘落于尘土和流水,三分之二飘落为路旁尘土,三分之一飘落水面,就从"二分""一分"的数字由多到少的逐步推移,"三分春色"不就这样地流逝而去吗?。 同样的伎俩,宋代词人叶清臣在《贺圣朝 留别》里却这样写道:"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把春色与离愁接洽一起,春色虽好,却被离愁和风雨的"力量"一一消减,用"三、二、一"数字把春色递减的伎俩,极写离愁别绪,遣词精巧,构思新鲜,不愧是抒发乡愁的佳作。

优良诗人的笔就是这样,仿佛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于前,王渔洋表现"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词,在高超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里"几"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 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气流畅顺韵味平添,收到"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无垠,而一"绝"一"灭"的现实又是这样荒寒冷落。 因为"千山"、"万径"画面美而凄冷欲绝,才愈烘托出雪天寒江独钓的孤高诗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含意 诗中的形象是精巧的,含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安静美;其意境又是深奥的,具有一种不甘屈服的思想上的寄托。 此诗堪称"奇绝",这同数字"千山"、"万径"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古典诗词中的数字,或直抒诗人的喜怒哀乐,或直绘笔下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加重情绪色彩,渲染气氛或突出主题,开辟意境的作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是宋代诗人晏殊的《破阵子》的上阕,它描写了俏丽的暮春风景 词中景物描写生色交辉,动静照顾,十分生动 最妙处则在三四两句,对偶句中选用了"三四""一两"两队基数,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便点了一两笔,却把个极其安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疏落落长着的青苔,听见那林阴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 显然这里的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诗人选用在这里,把听觉和视觉感受联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精巧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一个新的视角获取审美享受。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诗 诗中句句用了数词 "三千"指离家之远,"二十"指入宫之久,"一"、"双"指声泪俱下,怨情之悲。

全诗四句二十字,从空间之大写到时间之大,再写到悲凉哀怨情绪之悲,四个数词充分施展了修辞作用。 首先,"三千"、"二十"表多的数词与"一"、"双"表少的数词在诗中相辅相成,两两相对组成对偶句式;其次,四个数词在表达上有实有虚,虚实联合,数"多"者表虚也,数"少"者表实也。

"三千"和"二十"皆为虚数,夸张故乡的遥远,时间的长久,浓缩了宫女远别故土、软禁深宫的复杂内容,表达了她们乡情之长,宫怨之深。 "一"与"双"皆为实数,"一"表现每听见那为封建帝王赏心悦目标《何满子》舞曲时,就哭泣着,就"双"泪直流,通过"一"、"双"两个数词,让宫女积蓄已久的悲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揭示了宫女深沉哀怨,生动再现范例环境中人物的范例性格特点。

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确指,有时是虚指,有时举其成数,有时极言其多,而成为夸饰之词,通过"言过其实"的描写,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写饮酒中生活情趣则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黄河之长则说"三万里黄河东入海",写边地之远则说"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写剑图阁之险阻则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邀见次数之多,琵琶女出场之难则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沉重的愁。

3.古诗词大全数量词对仗50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 ”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里“几”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气流畅韵味平添,收到“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无垠,而一“绝”一“灭”的现实又是这样荒寒冷落。因为“千山”、“万径”画面美而凄冷欲绝,才愈衬托出雪天寒江独钓的孤高诗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含意。诗中的形象是优美的,含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幽静美;其意境又是深邃的,具有一种不甘屈服的思想上的寄托。此诗堪称“奇绝”,这同数字“千山”、“万径”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是宋代诗人晏殊的《破阵子》的上阕,它描写了美丽的暮春景色。词中景物描写生色交辉,动静照应,十分生动。最妙处则在三四两句,对偶句中选用了“三四”“一两”两队基数,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意点了一两笔,却把个极其幽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疏落落长着的青苔,听见那林阴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显然这里的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诗人选用在这里,把听觉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诗。诗中句句用了数词。“三千”指离家之远, “二十”指入宫之久,“一”、“双”指声泪俱下,怨情之悲。全诗四句二十字,从空间之大写到时间之大,再写到凄切哀怨情感之悲, 四个数词充分发挥了修辞作用。首先,“三千”、“二十”表多的数词与“一”、“双”表少的数词在诗中相辅相成,两两相对组成对偶句式;其次,四个数词,在表达上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数“多”者表虚也,数“少”者表实也。“三千”和“二十”皆为虚数,夸张故乡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浓缩了宫女远别故土、幽禁深宫的复杂内容,表达了她们乡情之长,宫怨之深。“一”与“双”皆为实数,“一”表示每听见那为封建帝王赏心悦目的《何满子》舞曲时,就呜咽着,就“双”泪直流,通过“一”、“双”两个数词,让宫女积蓄已久的悲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揭示了宫女深沉哀怨,生动再现典型环境中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

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确指,有时是虚指,有时举其成数,有时极言其多,而成为夸饰之词,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写饮酒中生活情趣则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黄河之长则说“三万里黄河东入海”,写边地之远则说“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写剑图阁之险阻则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邀见次数之多,琵琶女出场之难则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沉重的愁思、怨愤则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数字虽有夸张成分,但都通俗浅显,表现出的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且饶有诗味。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的遣词造句手段,在构成诗词结构美上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首句先写近景翠柳枝头黄鹂成双,相向和鸣,“两个”黄鹂,从“点”着墨;次句写万里晴空白鹭自由飞翔,姿态优美,“一字成行”,从“线”入笔,接写远景;第三句写“千秋”雪,突出时间永恒,是写“面”;第四句写“万里”船,显得空间广阔,是写“体”。这样,全诗点、线、面、体相互交织,远、近、时、空相互对照,结构灵巧,一气呵成,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立体美和参差美。

总之,诗歌中的数词,往往“一字之奇”,或使全诗生姿添色。或使诗意隽永含蓄,或使诗句灵活飞动,像一粒璀璨的珍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带有“数量词”的古诗有哪些

山村咏怀

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雪

清 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宫词

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贺圣朝·留别

宋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