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夸人针线活好的诗句1、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处:唐代·孟郊《游子吟》 释义: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2、原文: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出处:唐代·王勃《林塘怀友》 释义: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3、原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出处:唐代·白居易《缭绫》 释义: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4、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出处:唐代·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释义: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5、原文: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出处:唐代·白居易《新乐府 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 释义: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2.求形容女性漂亮的古诗句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 +++++++++ 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 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 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 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译文。 3.描写女红的诗句有哪些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解释: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2.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出自唐代诗人的秦韬玉的一首 《贫女》。 解释:我家中贫困自小就没见过绫罗绸缎,到了婚嫁年龄本应是媒人踏破门槛的时候却没有媒人上门,想请媒人帮介绍却更加暗自伤心。有谁喜爱我这种不合时宜的传统打扮呢?大家都喜欢现下流行的“俭妆”。虽然我心灵手巧,但从不与别人比画眉的的技巧。 3. 描写女工的诗句不多。以上就是代表诗句。 4.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它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 5. 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女红及其用品的雏形。 6. 我国三千多年的农业社会,不仅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在江南一带尤为重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再加上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女红在这个时期才从普遍的意义上真正广泛的流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