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工地食堂太差”的诗句有哪些人是铁来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得慌 工地干活实在累 全凭三餐添力量 怎奈伙食油水差 素菜反复几个样 清水稀饭照人影 何日膳食入口香 1,出处:来自一个在工地做活的师父的日常经验,这是他其。情感的升华你。 2,解析:虽然只是才用了打油诗这一简单的诗句,并无多少诗词古韵,但却通俗易懂。将工人的辛苦劳动和饭菜的差对比,突出工地食堂饭菜不好吃。 3,延伸:天天吃稀饭,怎么把活干?素菜缺油盐,饭菜难下咽!身体日渐差,每天流血汗,家里妻和儿,等我把钱赚,体力己透支,你说怎么办? 2.描写食堂的诗句有哪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翻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二. 《勉谕儿辈》 周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1.俭 :节俭。 2.奢 :奢侈费用。 3.费用 :花费钱财。 4.着 :穿。 5.办 :用来做成。 6.莫 :不要。 7.饥 :饥饿。 8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9若 :如果。 10馋 :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11图 :贪图 12粗饭:粗茶淡饭 13特:只、仅 14则:那么 15待:等待 16足:足够 翻译 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三. 《治家格言》 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翻译 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 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穿衣吃饭是极平常的事情,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更言其小,区区小数,所值几何?一般人往往不加珍惜,随意糟蹋。朱柏庐谆谆教诲下一代,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