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惊结尾的古诗词

1.最喜欢山作文结尾的古诗词

我从小就爱看书,特别是诗,《山行》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秋天,满山的红叶挂满枝头;红叶铺满了田野,铺满山被,到处都是。那枫树的枝丫上一簇簇的红叶如一团团火,山路弯弯曲曲的,一直绵延地伸向远方。山上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几户人家,它们矗立在那里,家家的屋顶上都冒着一丝丝的炊烟。

“当当当”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会儿,只见一匹马车向这边驰骋而来,车上坐着的原来是著名的诗人——杜牧。杜牧被这美不胜收的美景给吸引住了。杜牧走下来,看到这一片生机的景象,心里不禁赞叹:“好一个美景啊!”杜牧看得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了。在这个时候好像没有时间,没有任何人,是一个单人的世界,杜牧脱口而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喜欢诗,是因为诗能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2.尘字结尾古诗

尘字结尾古诗:

《秦中吟十首•重赋》 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严陵钓台下作》 权德舆

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心灵栖颢气,缨冕犹缁尘。不乐禁中卧,却归江上春。潜驱东汉风,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子,特此报故人。人知大贤心,不独私其身。弛张有深致,耕钓陶天真。奈何清风后,扰扰论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纷纶。我行访遗台,仰古怀逸民。矰缴鸿鹄远,雪霜松桂新。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孟郊

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他人。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逢著韩退之,结交方殷勤。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衰叶》 齐己

病起见衰叶,飘然似我身。偶乘风有韵,初落地无尘。纵得红沾露,争如绿带春。因伤此怀抱,聊寄一篇新。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孟郊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郢唱一声发,吴花千片春。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羊士谔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望鹤林寺》 李绅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

3.jin(近,尽,进

“近”字结尾的七言古诗(含七古、七绝、七律)的诗句摘选如下: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唐】李白《别山僧》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唐】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唐】李颀《送魏万之京》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

——【唐】杜甫《赤甲》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唐】李商隐《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唐】贾岛《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小儿女子不可近,龙蛇变化此中隐。——【唐】韦应物《古剑行》乐游下瞩无远近,绿槐萍合不可芟。

——【唐】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惭愧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雨到长滩。——【唐】元稹《长滩梦李绅》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

——【唐】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闲房暂喜居相近,还得陪师坐竹边。——【唐】张籍《赠道士宜师》鹤令先去看山近,云碍初飞到寺迟。

——【唐】皎然《日曜上人还润州》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唐】薛逢《观竞渡 》朝持药钵千家近,暮倚绳床一室空。

——【唐】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云盖秋松幽洞近,水穿危石乱山深。——【唐】陈羽《戏题山居二首》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陆游《游山西村》迟留更爱吾庐近,祇待重来看雪天。——【宋】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年妙处清明近,已觉春光大半休。

——【宋】朱淑真《春日杂书》虚名作崇谨勿近,介者得嫌同者俗。——【宋】敖陶孙《送别张长官东归》 君今登登玉霄近,为我问讯丹丘仙。

——【元】王冕《天台行》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清】査慎行《雨过桐庐》“尽”字结尾的七言古诗(含七古、七绝、七律)的诗句摘选如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平生意气消磨尽,甘露轩前看水流。

——【唐】罗隐《秋日酬张特玄》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唐】李咸用《送李尊师归临川》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唐】李白《南流夜郎寄内》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唐】杜甫《三绝句》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唐】杜甫《所思》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唐】杜牧《秋感》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唐】白居易《百花亭晚望夜归》樽酒未空欢未尽,舞腰歌袖莫辞劳。

——【唐】白居易《江楼宴别》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唐】元稹《和乐天刘家花》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唐】王昌龄《春怨》回首看花花欲尽,可怜寥落送春心。

——【唐】高骈《池上送春》路逐山光何处尽,春随草色向南深。——【唐】刘长卿《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唐】温庭筠《河中陪帅游亭》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唐】郑谷《石城》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唐】张泌《边上》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唐】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今日汉江烟树尽,更无人唱白铜鞮。——【唐】李涉《汉上偶题 》山色不移楼殿尽,石台依旧水云空。

——【唐】刘沧《经龙门废寺》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迭乱云浮。——【宋】王安国《滕王阁感怀》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宋】秦观《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宋】陈师道《次韵李节惟九日登南山》夜来树影飘零尽,明月无端生屋头。

——【元】王冕《听秋轩》“进”字结尾的七言古诗(含七古、七绝、七律)的诗句摘选如下: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芰荷覆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

——【唐】储光羲《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鹤禁有知须强进,稽峰无事莫相留。——【唐】殷文圭《初秋留别越中幕客》蛾眉双双人共进,常恐妾身从此摈。

——【唐】王諲《后庭怨》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宋】王禹偁《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因长男》欲饮一樽难强进,且留。

4.惊雨古诗的意思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1、《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3、断雁:失群孤雁4、僧庐:僧寺,僧舍。

5、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6、无情:无动于衷。7、一任:听凭。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

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

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

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作者】蒋捷(约1245-1305后),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

其志视梅溪(史达祖)较贞,视梦窗(吴文英)较清。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