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再见如初见的诗句

1.人生若之如初见的诗句的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问问。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2.形容初见的诗词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唐·韦庄)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五代后蜀·顾?)

城上高楼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宋·张先)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柳永)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宋·晏殊)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珍)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汉·张衡)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无名氏)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汉·无名氏)形容初见的诗词。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三国魏·徐斡)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晋·《子夜歌》)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唐·卢照邻)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张九龄)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

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唐·李峤)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宋·苏轼)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李之仪)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宋·秦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宋·秦观)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宋·毛滂)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宋·辛弃疾)

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元·郑德辉《倩女离魂》)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清·纳兰性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唐·王勃)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唐·张九龄)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唐·王勃《山中》)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唐·刘长卿)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唐·杜甫)

3.形容“初见”的诗句有哪些

一.

《春江花月夜》

年代: 唐 作者: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三.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四.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五.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六.

《好事近·烟外倚危楼》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七.

《鹧鸪天·不怕微霜点玉肌》

年代: 宋 作者: 叶梦得

不怕微霜点玉肌。恨无流水照冰姿。与君著意从头看,初见今年第一枝。

人醉后,雪消时。江南春色寄来迟。使君本是花前客,莫怪殷勤为赋诗。

八.

《减字木兰花·灯前初见》

年代: 宋 作者: 袁去华

灯前初见。冰玉玲珑惊眼眩。艳溢香繁。绝胜溪边月下看。铅华尽洗。只有檀唇红不退。倾坐精神。全似当时一个人。

九.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十.

《初见白发》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4.表达下次再见的一些诗句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出自两汉:佚名《行行重行行》

白话文释义: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话文释义: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代王维《山中送别》

白话文释义: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我半掩柴门。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归?

4,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出自唐代: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白话文释义: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5,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出自隋代:佚名《送别诗》

白话文释义: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5.人生若只如初见 的全诗

这首的题目是:《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记得词谱中似无此调,可能是纳兰自度曲。

纳兰情深词浅,然而却常有极直白动人的好句,象这里的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所有句子,都变成了可有可无,几乎无法让人留下印象。还有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时候突然想起,觉得一句便可诉尽相思与悲凉,只是忘了出处,后来偶于他人文章里发现,原来是纳兰一首《浣溪沙》小令里的结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

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6.“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诗意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美好,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美丽的过程,只是迫不及待的向往最后的结果。

以为,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就是最美好的结局,倘若不是这个结局,我们就会感叹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又该多好啊!殊不知,世界上的许多故事,我们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却猜不到那早已注定的结尾!

每一个人当初和你相遇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如同一副美丽的风景一直弥漫在自己的生命中。

7.表达告别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