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 史达祖《双双燕》的古文赏析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档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比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词历来被人推崇为咏物杰作,也是史梅溪的代表作。全篇以白描手法描绘春社过后燕子双双飞回旧巢戏弄春光的神态,进而以燕子的欢乐反衬闺中思妇的孤寂;并寄寓着讽喻南宋朝廷耽于逸乐不图恢复使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意。 “过春社了”,点明燕子归来的时间。“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燕子揣度高楼深院,“帘幕无重数”之中,经过一个冬天,积下来的尘也冷了。为什么呢?如果这里的主人也成双成对,生活得热乎乎的话,就不至于“尘冷”了。这里从燕子的揣度暗示这里的主人是空闺独守的。这就为末尾写人作了伏笔,又为下文的“欲住”“试入”“还相”“又……商量不定”立了张本。可见开头三句是很重要的铺垫。接着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差池”语出《诗经》,本有成双成对之意,已暗点了题。燕子因见“尘冷”,故只是“欲住”,终于还是“试入”了。这人格化的描写把它们的心理、神情写得维肖维妙。“相并”一词,明点出“双双”来,也绘出它俩亲昵之状,以此反衬闺中人之孤独。这一笔写从巢外入巢内的过程,下一笔则写入巢后的行动。“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因“尘冷”,有今非昔比之感,故到处相望,又“商量不定”。“商量”一语,内涵丰富,既对旧巢感慨,又对未来筹划。这细腻的描写把这双燕子写得活象一对小夫妻在选择安乐窝。“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把燕子双双飞舞、戏弄春光的情景写得生动极了。“飘然”绘出燕子轻盈的体态与舞姿,加上“快拂”,在花梢上飞快掠过。这“快”字还有快活、无忧无虑意,也反衬了闺中人的忧伤。“红影”紧承“花梢”而来,又与“翠尾”相衬映,色彩十分鲜明。“分开”一词,用得有力而艺术。上句写轻快,下句写矫健。至此,双双燕的形象十分丰满突出。整个上片分四层,层次清楚,动静交错,描写细腻,生动传神。 过片紧承上意,继续写燕子在广阔空间嬉戏春光。“芳径”是“花梢”“红影”的续写。“芹泥雨润”是进一步开拓。燕子本爱用芹泥筑巢,但这对贪玩的燕子,却“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这与上片“飘然”二句照应,把燕子的轻盈矫健作进一步的描写。“爱”“争”“竞”等词,又以拟人法写它们简直玩得狂热了,面对“雨润”的“芹泥”也不顾修巢,当然不会记得为人捎信哪!这就为下文作了准备。真是层层铺垫,丝丝入扣。而双燕的活泼顽皮形象可谓写足了!玩够便回巢,“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归晚”是一日时光的概括,“看足”是嬉戏春光的概括。“红楼”照应“帘幕中间”,是“旧巢”所在地,“柳昏花暝”照应“芳径”,前后照应巧妙自然,全无斧凿痕迹。王国维称之为“化工”之笔。玩够了,回巢当然就甜甜地睡一觉哪,“应自栖香正稳”,“应”是“敢情是”之意,猜测也。谁猜测?作者?闺中人?都合理。理解为闺中人猜测的话,那“便忘了、天涯芳信”就是一种埋怨的口气:你这燕了呀,为了贪玩,就连传信这么重大的事都竟忘了!害得我“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这样则更为亲切。“翠黛双蛾”在此指独守空闺的思妇。这两句是由写燕转入写人。全词用了大部分篇幅写燕之相亲相爱,欢快玩乐,反衬最后几句写人之空闺独守,愁盼归鸿。如此结束,韵味悠长。 陈匪石认为“红楼归晚”以下六句是“讥不思恢复、宴安鸩毒之非,喻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苦”,并说“居然《春秋》之笔”。可见寄托遥深正是本词主要特色,亦梅溪咏物词价值所在。(何瑞澄) [注释] [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相]端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藻井]画着花纹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软语]燕子的呢喃声。[翠尾]燕尾。[红影]花影。 [译文]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2.求双双燕·咏燕的诗歌鉴赏原文: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 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 “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 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 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 沈际飞评这几句词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草堂诗馀正集》)妙就妙在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 “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 恐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吧!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 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 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 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 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 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 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 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 王士祯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花草蒙拾》)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 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 3.丘处机的诗词《双双燕 春山》白话文什么意思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堪爱。 逍遥自在。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你好,无意间看到你的问题,专门去查了这首词。早已经告别了学生时代,通篇翻译成白话,对我来说有难度,也没味道。所以我只讲一下这首词的几个重点,想必能让你也理解,如果不是交作业就没必要翻译成白话了。 这首词通篇是没有实景的,上阕的景都是想象中自己脚踏行云,“乱飘空界”所看到的,“户牖平高万丈”一句可以印证。这些想象中的景象“旷朗浑无纤芥”,让道长感叹“堪爱”。 插几句,我对这个词牌并不熟,依词中所写,“堪爱”应该属于下阕,因为它属于抒情。这些按下不表,暂时把它当做上阕的结尾来看。 下阕开始抒情,以道家四字精髓“逍遥自在”开头,第二句引出词眼“抛离业根冤债”,与丘道长“去暴止杀”的政治理念(参照丘道长与成吉思汗雪山论道)暗合。最后两句通过拟物和反问,意在说明“峥嵘胜景”无价,应当放下“枷锁”,道合自然。 所述之意大致如此,欢迎探讨。对于其中一些字词,我不能确定是否有典故或者引申意义,所以不作具体解释。 4.词牌《双双燕》有什么特色词牌《双双燕》,最早见于史达祖的《梅溪集》中,是用词来歌咏双燕 同飞同栖的恩爱场景的,故称为《双双燕》。 《双双燕》为双调,共九十八字。上片一共九句,共计四十八个字,押五仄韵,下片一共十句,共计五十字,押七仄韵。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双双燕》的首句共四个字,句式为一、二、一字,中间的两字相连接,相当于辛弃疾的《水龙吟》结句“揾英雄泪”。 一般来说,上片的第二句和下片 的第三句的领格字都是用去声。 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描绘 了春燕重新返回旧日的鸟巢,燕儿之间 软语多情,在花丛中竞相飞翔,体现出 燕子轻盈俊俏的神态。同时,这首《双 双燕》也抒发出人们向往的自由、愉快 和美满的生活。 《双双燕》的内容如 下:“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人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 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 日画阑独凭。” 5.3、史达祖的《双双燕》是一首经典的咏物词,你认为它之所以为人们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档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比蛾,日日画阑独凭。 译文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捎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全篇以白描手法描绘春社过后燕子双双飞回旧巢戏弄春光的神态,进而以燕子的欢乐反衬闺中思妇的孤寂;并寄寓着讽喻南宋朝廷耽于逸乐不图恢复,使中原父老望眼欲穿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