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月塔江诗句

1.形容塔和月在一起的诗句

1、古塔月高闻咒水(唐·贾岛·《赠圆上人》)

2、塔悬当户月(宋·柴元彪·《姜林居别业》)

3、月明玉塔卧晴澜(宋·彭德远·《双溪亭》)

4、月将塔影和峰转(宋·舒岳祥·《题巾山翠微》)

5、玉塔微澜秋月吐(宋·李弥逊·《筠矶待月》)

6、塔响风銮夜月寒(宋·曹勋·《答赵周卿》)

7、月去塔无影(宋·真山民·《宿宝胜寺》)

8、塔影常圆沙苑月(明·皇甫汸·《普德寺》)

9、月上空林塔影悬(明·皇甫汸·《赠盛秀才》)

2.古诗<宿建德江>描写月亮的诗句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烟岚笼罩的江边。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鉴赏】: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自然而然给人一种淡淡的离愁。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江清月近人。

3.描写月下江景的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

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4.合宿建德江相关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5.形容古塔的诗句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白居易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赤蔷安掸师塔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登栖霞寺塔 蒋涣 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储光羲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登扬州栖灵寺塔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登广陵栖灵寺塔 高适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始知高兴尽,达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登西灵塔 陈润 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早秋登慈恩寺塔 欧阳詹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题雁塔 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题光福上方塔 顾在镕 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

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题护国大师塔 杜荀鹤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题泗洲塔 徐夤 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题华严寺木塔 张泌 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

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

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登慈恩寺塔 杨玢 紫云楼下曲江平,鸦噪残阳麦陇青。

莫上慈恩最高处,不堪看又不堪听。题慈恩塔 荆叔 汉国山河在,秦陵草树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吊双泉大师真塔 齐己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后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福州神光寺塔 周朴 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

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福州开元寺塔 周朴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

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蒙蒙白雾迷。

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题三义塔 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阿育王塔 朱存 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

金棺舍利藏何处。

6.描写月花雨的诗句

咏月诗句 白兔:“此时瞻白兔,真欲数秋毫。”

(杜甫) 玉兔:“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 金兔:“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卢仝) 蟾兔:“三五月正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兔魄:“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范椁) 兔轮:“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元稹)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贾岛) 蟾宫:“鲛宝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李俊民) 清蟾:“已饶瑞英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范成大) 明蟾:“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刘基) 玉蟾:“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李白) 半蟾:“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李白) 桂月:“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 桂宫:“白兔如嫌冷宫,走入杏花坛下井。”(高启) 桂轮:“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方千) 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 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

(张正见) 月魄:“日轮庄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 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王昌龄) 宝镜:“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 金镜:“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王沂孙) 玉镜:“冰含玉镜考寒在,粉傅仙阁月色多。”

(郑谷) 水镜:“柔只雪凝,圆是水镜。”(谢庄) 冰镜:“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

(孙平仲) 飞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 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 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 玉轮:“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

(骆宾王) 玉钩:“娥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鲍照) 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刘孝绰) 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 玉鉴:“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霜飞玉鉴中。”

(梅尧臣) 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 冰轮:“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

(朱庆余) 素娥:“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于风铃语夜长。”(范成大) 银钩:“一曲银钩晓,宝帘挂秋冷。”

(王沂孙) 琼钩:“琼钩半上,若木全低。”(庾信) 碧华:“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李贺) 圆景:“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似繁。”(曹植) 描写梅花古诗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之一"王维) 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陆游) 5.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探梅"杨万里) 6.卜算子 咏梅--陆游的《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7.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 8.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 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人王冕《墨梅》 描写菊花的诗句 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菊花》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5。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7.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描写荷花诗句 1。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3.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

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5.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6.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8.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

7.楚辞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关于月亮的诗句: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译文: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象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8.描写江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总有几句写江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9.描写灯塔的诗句

《影灯夜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偃王灯塔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

此日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

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烝。

红妆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升。

《游秦皇岛》

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

青山西北净无埃,风自东南远海来。

天外舟归烟一缕,滩头浪卷雪千堆。

潮连国际歌声起,水绕田园诗境回。

灯塔长明不冻港,层楼今为海员开。

《北宫丸上作》

年代: 近代 作者: 汪精卫

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

舵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茫半月阴。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

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

《江边竹枝词(七首)》

年代: 元 作者: 王逢

南北两江朝暮潮,郎心不动妾心摇。

马沙少个天灯塔,暗雨乌风看作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