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作我找到三首,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范倾邹枚。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意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游谢氏山亭》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圹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2.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句《戏为六绝句(其二)》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1)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2)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3)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4)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5)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6)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7)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8) 3.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名句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名句如下: 1、《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2、《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杜甫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诗句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最后一年写的.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5.李白的诗歌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他的作品分年少有为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游山玩水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李白在荆门写下《渡荆门送别》。他来到洞庭湖,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李白《蜀道难》,《乌栖曲》,《行路难》。都是积极向上的作品。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应邀入幕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入幕后,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李白病重,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但笔下语气已经没有当年的那种积极入仕的情感已经当然无存,诗人开始寄情于山水。 不同的人的分法不同,以上只是其中一种,列举的作品也只是代表,望借鉴 6.描写安史之乱 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最后一年写的.新安吏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潼关吏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新婚别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