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表示应景的诗句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5.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____白朴《天净沙·秋》 6.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朱熹《春日》 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 9.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10.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____白居易《白云泉》 11.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2.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柳宗元《江雪》 1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6.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___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7.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白居易《暮江吟》 19.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20.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____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2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____杜甫《绝句二首》 22.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24.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于谦《石灰吟》 25.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6.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8.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____王驾《社日》 2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30.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31.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____杜牧《山行》 3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形容应景拍照的词语应时对景 [yìng shí duì jǐng] [解释] 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长算远略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描写图片的诗句西江月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4.形容应景的成语形容应景的成语: 相机行事、见机而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一、相机行事 【解释】:看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办事。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八张:“快去吧,遵照闯王的计策相机行事。你是机灵人,能说会到,成不成就看你的了。” 【示例】:这事到时你相机行事,酌情处理吧。 【近义词】见风使舵、随机应变、见机而作、看风使舵、相机而动、见机而行、待时而动、深厉浅揭、见机行事、量体裁衣、因时制宜、见缝插针 【反义词】生搬硬套、刻舟求剑 二、见机而作 【解释】: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译文】:君子见机行事,不整天等待。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近义词】随机应变、看风使舵、相机行事、见机而行、见机行事、量体裁衣 【反义词】鲁莽行事、坐失良机 三、量体裁衣 【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出自】:春秋·墨子《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译文】:你看越王的心志怎么样?假如越王将听我说,用我的道路,那么我要去,根据腹面吃,度身而衣服,近来在群臣,怎么能把封为呢?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对症下药、量才录用、随机应变、见机而作、量力而行、看风使舵、相机行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反义词】力所不及、削足适履、不自量力、力不从心 四、对症下药 【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译文】:府吏倪不久、李延一起停止,都头痛发烧,的痛苦正同。华佗说:‘不久将下面的,延应当发汗。’或困难的差异,华佗说:‘不久外实,延实际上,所以治疗方法不同。’就是各给药,第二天早上都起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一语道破、对症发药、因材施教、刀刀见血、一语破的、单刀直入、量体裁衣、因事为制、一针见血 五、因材施教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译文】: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用宋朝程颐说:“子游能养而有失于敬,子夏不能直义而有少温润的颜色,各因其材的高低与所失,告诉他,所以不一样。” 【近义词】因性施教、对症下药 【反义词】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