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丹阳”的古诗词有哪些《无梦令 赠丹阳》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坐卧住行有别。自是逍遥做彻。大道本来真,蓦地哂中欢悦。无说。无说。勘破春花秋月。 《满庭芳 赞丹阳公》 年代: 元 作者: 王处一 久宦东牟,清门高广,自然别有行藏。吕真遗训,一指遇重阳。拂袖西秦顺化,真功就、复返吾乡。朝元去,回颜换质,处处显嘉祥。昌阳留异迹,普天设教,劝*心香。得灵源开悟,独处清凉。宝鼎丹成九转,明颠倒、返照回光。同成道,称扬盛德,呈上满庭芳。 《丹阳舍舟登车渡江》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小泊楼船铁瓮城,勿勿又作绝江行。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年代: 唐 作者: 郎士元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 2.赞美丹阳的古诗词共有229篇诗词 诗词标题 作者 年代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小传】 唐 句 孟浩然【小传】 唐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小传】 唐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李白【小传】 唐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李白【小传】 唐 丹阳湖 李白【小传】 唐 南奔书怀 李白【小传】 唐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李白【小传】 唐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李白【小传】 唐 登丹阳楼 张继【小传】 唐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 骆宾王【小传】 唐 丹阳行 孙逖【小传】 唐 夜到润州 孙逖【小传】 唐 送丹阳采访 徐安贞【小传】 唐 送封太守 王维【小传】 唐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储光羲【小传】 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小传】 唐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刘长卿【小传】 唐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岑参【小传】 唐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参【小传】 唐 送元二适江左 杜甫【小传】 唐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韩翃【小传】 唐 送丹阳刘太真 韩翃【小传】 唐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郎士元【小传】 唐 登丹阳北楼(一作张继诗) 郎士元【小传】 唐 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 皇甫冉【小传】 唐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一作刘长卿诗) 皇甫冉【小传】 唐 李二侍御丹阳东去新亭 皇甫冉【小传】 唐 题丹阳陶司马厅壁 薛据【小传】 唐 荆山独往 姚系【小传】 唐 1 /8页,229首诗词/每页30首. 3.丹阳郡的相关诗词休沐重还丹阳道中 作者:南朝谢朓 诗中之丹阳,指的古都建康丹阳郡(时,丹阳郡治所设在建康城内)诗句:“……汀葭稍靡靡,江(tǎn)(初生的芦荻)复依依。田鹄远相叫,沙鸨(比雁大的水鸟)争复飞。”写南京古城江边景象。“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诗中的“楚山”、“吴岫”即指古都建康周围之群山。“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中之“郊”即指建康城郊。 南朝陈代高僧昙瑗《游故园》诗:“丹阳松叶少,白水黍苗多。浸淫下客泪,哀怨动民歌。春淫度短葛,秋蒲没长莎。麋鹿自腾倚,车骑绝经过。萧条四野望,惆怅将如何?”写南陈时,建康城内受灾人民的苦难和四野的萧条景象。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作者:李白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诗中之丹阳,乃指唐时的丹阳县,即今苏皖交界处的小丹阳。“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中所写之城,即唐丹阳县之城墙。诗中时作《白词》“放歌丹阳湖”之句中的丹阳湖,即丹阳附近赭山脚下的丹阳湖。小丹阳地处吴头楚尾,三面丘陵,一面临平原圩区。为“江(江宁)当(当涂)锁钥”。春秋时,吴、楚常在此引起战争。秦时,城初建;汉时,称此处为”楚地十六城之一” (语出《汉书》)。此地为汉江都王刘敢的食邑,并为其诸侯国之都城。从秦建县后历沿至隋而废。唐武德三年(621年)重置丹阳县。至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县降为镇。李白写此诗时,丹阳实际上已降为镇了。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六) 作者:李白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此诗中之丹阳,是指吴郡丹阳。三国时的丹阳郡治,即在南京城中。南京城的石头山、幕府山等和镇江江边的北固山、焦山等,同为古吴地的军事要隘,故李白诗中称“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诗中是写战船浩浩荡荡,顺江东下,经过古丹阳郡(建业城)和京口北固山一带,而今镇江之丹阳并不在长江边,更非位于镇江的上游处。在那里,哪里会见到“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的壮观景象! 丹阳行 作者:孙逖(701--740) 丹阳古都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昔年王气今何在,并向长安就尧日。……唯有空城多白天,春风浩荡无人见。 诗中所写的都是古都金陵的景色和往事。 丹阳送韦参军 作者:严维(--780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中很清楚地写明他是在丹阳城的长江边给友人送行的。而此丹阳当然绝不可能是远在长江以南数十里外的今镇江地区的丹阳小城。 其他 元朝《至正金陵新志》载:“丹阳废而存丹阳镇,但镇江有丹阳县,故亦呼(江宁)丹阳为小丹阳,镇江(丹阳)为大丹阳。 元代著名词人萨都剌《水龙吟?赠友》:“秃鬓西风,短蓬落月,东吴西楚。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扬子江头,冻沙寒雨,暮天飞鹭。待明朝酒醒,金山过,瓜洲渡。” 至于后人诗歌中所写的“丹阳”,如明代中期陈所闻《南仙吕桂枝香-代寄丹阳》曲中有“望仙舟,你为甚雁去丹阳郭,我霜寒白玉楼”等句;明胡奎《丹阳》(“丹阳郭里夜闻箫,无限离情付柳条。却忆故人千里外,山青月白思遥遥。”等等,则多为怀古之作品中的古南京城的代称。 4.菩萨蛮.丹阳道中上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菩萨蛮·丹阳道中 【元】 宋褧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 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古道秋风‘夕阳西下,看似是悲凉的情景,但第二句描写了青松翠竹等景色,与第一句联合起来勾勒出夕阳西下、青山叠翠的景象,让人精神感到愉悦。 三四句描写了夕阳下湖泊的美丽;秋水横波,连演多情,让人内心得到净化。这四句描摹了山明水净的景色,营造了爽朗、清新的情调。 5.古诗讲解<<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进士,援诸暨尉,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6.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进士,援诸暨尉,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