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句话出自哪里,是首诗句或词句吗出自**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 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 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扩展资料: 不只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出现了这句话,《吉藏义疏》中说:“弹指者,表觉悟众生。”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义同须臾、刹那、瞬间等。在印度,“弹指”是一种风俗,用来表示喜好或顿悟。 佛语中常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向来以慈悲为怀、以普度众生为追求的佛教在其道义上,分秒体现了向善的本质。因而诸如“弹指一挥间”、“立地”、“须臾”之类词,便被广泛使用在典故中,以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 根据梵典《僧只律》记载: "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因此弹指一挥应该是0.72秒。 不过一弹指=7.2秒。 随着文化的渗透迁移,“弹指一挥间”开始被人们经常使用在表时间上,虽然使用的是它较模糊的概念,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大抵相同。 2.十年弹指一挥间 这句话出自哪里,是首诗句或词句吗出自**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节选如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如下: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作品赏析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仅照应前文“重上井冈山”,点出离别的时间;而且浓缩时空距离,表达了抚今追昔丰富的情感。三十八年,在以**为首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经受的是血与火、生与死严峻的考验,囊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民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丰富内涵。 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过去”“弹指”看似轻松,饱含着沉重的牺牲和可歌可泣感人的诗篇。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3.【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句话出自哪里,是首诗句或词句吗释义: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义同须臾、刹那、瞬间等.在印度,“弹指”是一种风俗,用来表示喜好或顿悟.《吉藏义疏》中说:“弹指者,表觉悟众生.”来源:《摩诃僧祗律》卷十七中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根据佛家的这一说法,一昼夜为24万“瞬间”或480万“刹那”,一天一夜有86400秒之多,一须臾相当于2880秒,如此推来 ,一弹指就仅为7.2秒之短. 如此短暂的时间,又如何能指代实际意义很长的时间呢?佛语中常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向来以慈悲为怀、以普度众生为追求的佛教在其道义上,分秒体现了向善的本质.因而诸如“弹指一挥间”、“立地”、“须臾”之类词,便被广泛使用在典故中,以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随着文化的渗透迁移,“弹指一挥间”开始被人们经常使用在表时间上,虽然使用的是它较模糊的概念,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大抵相同.**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曾引用此句: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描写十年的诗句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寄黄几复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七律 类别:代简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水仙子 作者:徐再思 朝代:元 体裁:散曲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古意 作者:沈佺期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十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遣怀 作者:杜牧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