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节日

1.求宋词中关于节日的句子

祝英台近〔中秋〕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栏湿。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此翁对此良宵,别

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万里乾坤,元无片云隔。不妨彩笔云

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书名:《全宋词》 作者: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

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

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贺新郎】(端午)

书名:《全宋词》 作者: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

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

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

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

一笑,吊千古。

.【重阳】

作者:辛弃疾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

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

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

粉娇容。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

2.有哪些古代诗词是有关时令节日的

很多,比如说: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

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

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

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 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3.描写节日的宋词词

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

“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吹梅笛怨”,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

下面似是一邀一拒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她外出的人说的:“难得的元宵节,还碰上难得的好天气,还是到外面玩玩吧!”可她是怎样回答的?“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时候她的心情实在不便明说,只好临时拿这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搪塞。然而这话又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了。

以上三个问号,确能真实地写出作者晚年的心境,同早年(例如反映在《念奴娇》里的)那种受不了寂寞的心情相比,一动一静,非常鲜明。 于是她终于推辞了朋友们的殷勤邀请。

看来,“香车宝马”是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李清照晚年在杭州虽然生活贫困,但名气还是有的。

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不过她终于谢绝了这番好意。

到了下片,换头是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去玩赏的理由。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原指河南省一带,这里专指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三五”原指农历月的十五日。

古诗:“三五明月满”,可见自古就有这种说法。这里则专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老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 “铺翠冠儿”是嵌插着翠鸟羽毛的女式帽子,当时富贵人家流行这样的穿戴。

“捻金雪柳”,是在雪柳(一种纸或绢制成花样的饰物)上加金线捻丝,这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簇带”即插戴。

“济楚”等于说整齐端丽。 她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

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 “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

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怕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凡云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也。”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得好象很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这是一层意思。

“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呵!”这是又一层意思。“自己这样的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呵!”又是一层意思。

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

4.求宋词 只要宋词 有关各种节日的

一、春节(元日、除夕)恋绣衾 辛丑元日 邵亨贞 门前爆竹儿女喧。

野人家、时序尚然。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江城梅花引 己卯除夕 邵亨贞 灯前儿女小团*。岁将阑。

夜将残。一度逢春,一度减朱颜。

明日东风三十二,又添得,二毛侵,鬓底斑。世问世间行路难。

身世闲。天地宽。

往事往事恨未了,长恨儒冠。爆竹声中,春又到柴关。

一任黄尘门外扰,且留取,旧梅花,独自看。喜迁莺 乙亥元日 以上四部来刊缩印元刊小字 刘因 春风满面。

是胸中春意,与春相见。不醉陶然,无人也笑,况是一年清宴。

宁儿挽须学语,爨妇举杯重劝。道惟愿。

贫常圆聚,老常康健。□□□□□,二十七年,世事经千变。

今是昨非,春风花柳,消尽冰霜残怨。门外晓寒犹浅。

门上垂帘休卷。灯花软。

酒香浓趁歌声,试轻轻咽。万年欢 中吕宫元日朝会 赵孟* 天上春来。

正阳和布泽,斗柄初回。一朵祥云捧日,万象生辉。

帝德照光四表,玉帛尽、梯航来会。彤庭敞,花覆千官,紫霄?鹭徘徊。

仁风遍满九垓。望霓旌缓引,宝扇徐开。

喜动龙颜,和气蔼然交泰。九奏箫韶舜乐,兽尊举、麒麟香*。

从今数,亿万斯年,圣主福如天大。鹊桥仙 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

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沁园春 除夕二首 元好问 腐朽神奇,梦幻吞侵,朝昏变迁。

怅残灯旧岁,鸡声竞早,春风归兴,雁影相先。南渡崩奔,东屯留滞,世事悠悠白发边。

虚名误,遍人间浪走,恰到求田。青红花柳争妍。

意醉眼、天公也放颠。更云雷怒卷,颓波一注,冰霜冷看,老桧千年。

园令家居,陶潜官罢,无酒令人意缺然。从教去,付青山枕上,明月尊前。

二、元宵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归去来 柳永 初过元宵三五。

慵困春情绪。灯月阑珊嬉游处。

游尽、厌欢聚。凭仗如花女。

持杯谢、酒朋诗侣。馀酲更不禁香醑。

歌筵罢、且归去。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月圆 杨无咎 月华灯影光相射。还是元宵也。

绮罗如画,笙歌递响,无限风雅。闹蛾斜插,轻衫乍试,闲趁尖耍。

百年三万六千夜,愿长如今夜。忆秦娥 张孝祥 元宵节。

凤楼相对鳌山结。鳌山结。

香尘随步,柳梢微月。多情又把珠帘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

晓烟轻散,帝城宫阕。江城子 王庭珪 夜郎江上看元宵。

斗回杓。雪初消。

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哄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时回首忆行朝。太平楼。

倚层宵。红蜡光中,买酒听吹箫。

且就天涯聊一醉,歌一曲,望京谣。忆秦娥 朱淑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木兰花令 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瑶台第一层 元宵 王丹桂 时令相催。

又还是,元宵报春回。桂轮新满,金莲乍坼,不待栽培。

六街三市遍,列鳌山、辉映楼台。竞追陪,簇香车宝马,驰骋多才。

吾侪。情忘企慕,绛宫深处保仙胎。

觉花芬馥,慧光明灿,别是欢谐。玉浆琼液泛,结刀圭、不让樽*。

恣开怀。任鸾迎凤引,游宴蓬莱。

三、清明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满江红 清明与诸生登西*柏岗 段克己 欲把长绳,维白日、暂留春住。亲友面、一回相见,一回非旧。

扰扰胶胶尘世事,不如人意十常九。向斜阳、无语倚危楼,空搔首。

活国手,谈天口。都付与,尊中酒。

这情怀又是,去年时候。风外纷纷飞絮乱,柳边湛湛长江去。

问老来、还有几多愁,愁如许。风入松 清明日湖上即事 张翥 寻春春在凤城东。

罗帕玉花骢。美人半*垂鞭袖,游尘远、目断云空。

浅碧湖波雪涨,淡黄官柳烟蒙。相如多病赋难工。

宿酒更频中。归来自按新声谱,凭谁解、唱与东风。

一夜小窗疏雨,杏花明日应红。齐天乐 申戌清明雨中感春 邵亨贞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

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

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

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

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漫有。

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望月婆罗门引 清。

5.节日诗词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诗词--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月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 古风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

6.关于节日的诗词

1. 有关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有关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有关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有关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有关端午节的: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有关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有关中秋节的: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有关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求描写四大节日的宋词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