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少年不懂事的古诗有哪些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2.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4.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5.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6.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 7.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李白 8.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白 9.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李白 10.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元好问 11.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白 12..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 1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 14.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贺铸 15.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李白 2.形容孩子不懂事的词语有哪些1. 懵懂无知 měng dǒng wú zhī [释义]懵懂:也作懵董。糊涂,不明了;对事物的模糊,没有认识到本质,只是粗浅了解,不明事理;懵懂与无知的意思一致 。 2. 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释义]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 童言无忌 tóng yán wú jì [释义]儿童天真无邪,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亦无须见怪, 也用以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4. 年幼无知 nián yòu wú zhī [释义]是指年纪小,不懂事。 [出 处]《斩鬼传》第12回。 5. 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释义]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 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骤;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 3.有哪些形容“小孩子不懂事”的词语1、懵懂无知 【拼音】:měng dǒng wú zhī 【释义】:懵懂,糊涂无知;不明事理;懵懂与无知的意思一致 。 懵懂无知一般用在幼儿身上 【近义词:冥顽不灵 【反义词】聪明伶俐 2、冥顽不灵 【拼音】:míng wán bù líng 【释义】: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处】: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例句】:~藐王章,羊狠狼贪性狂恣。 3、少不更事 【拼音】:shào bù gēng shì 【释义】: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例句】:母谓汝夫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4.少不经事 【拼音】: shào bù jīng shì 【释义】: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5新学小生 【拼音】: xīn xué xiǎo shēng 【释义】: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6.淘气 【拼音】: táo qì 【释义】:1.顽皮,不听话 ;2.〈方〉怄气;受气 【近义词】:任性 捣蛋 调皮 顽皮 7.任性 【拼音】: rèn xìng ] 【释义】: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8.捣蛋 【拼音】:[ dǎo dàn ] 【释义】:借端生事,制造麻烦,无理取闹 9.捣乱 【拼音】:dǎo luàn 【释义】:1.存心跟人找麻烦,扰乱别人;2.进行破坏 10.乳臭未干 【拼音】:[ rǔ xiù wèi gān ] 【释义】: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4.形容孩子不懂事的成语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不知薡蕫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尔雅·释草》:“荚,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对牛鼓簧 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顿开茅塞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