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一个人磨叽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故意挑事的句子有哪些

1、此人最爱无事生非,你要提防他。

2、这个人最爱无事生非,既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又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3、邻居间和睦相处,只有她无事生非,老说别人坏话。

4、有的人四处搬唇递舌,无事生非,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5、这几个人酒喝多了无事生非,故意找茬子,说是有个菜味道不对。

6、他一天到晚惹是生非,闹得四邻不安。

7、弟弟老是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所以大家都不想和他玩。

8、这个人事事吹毛求疵,很难相处。

9、她连一点芝麻小事都要挑剔,未免太吹毛求疵了。

10、有的人喜欢吹毛求疵,抓住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就大做文章。

11、有些人尽在细节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厌。

12、这些人平时最喜欢道听途说,唯恐天下不乱。

13、这个人遇事生风,唯恐天下不乱。

14、他是个上窜下跳的政治小丑,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15、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2.为什么形容人磨叽要用龟毛这个词

「龟毛」一词,时下极为流行,被认为是台湾地方性的词汇,用来指称过度拘谨,凡事想不开,甚至怕人家占便宜的行为或个人。徐福全《福全台谚语典》「龟毛」条即是如此定义:「指人做事畏缩、不干脆。」(「龟毛」只是台湾语词,还称不上是台谚,却被收入台谚语典,而较常见的台语辞典,如许成章《台湾汉语辞典》、杨青矗《台华双语辞典》、甘为霖《厦门音新字典》等,却均未收录)

至于国语辞(词)典方面,并未单独收录「龟毛」一词,而是收录「龟毛兔角」与「兔角龟毛」(如文化大学《中文大辞典》、东华书局《汉语大辞典》、中华书局《辞海》等)。以《教育部国语词典》为例,「兔角龟毛」条:「兔子不会长角,乌龟不会长毛。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龟毛兔角」条则有二种解释,一是:「佛教用语。龟没有毛,兔没有角。仅有其名而无其实。佛典常用以譬喻空理。《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二是:「战事将起的征兆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3632或预警。语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其中有关「龟毛」的涵义,与台语的用法并无直接关联。

其实,台语「龟毛」二字的用法,极可能与日本的汉文有关,它曾出现于日本僧人空海(西元七四四~八三年)的作品《三教指归》。空海曾在唐朝时到中国留学(三一岁,西元八○四年),但在此之前,早慧的他,四岁就已经完成了这份著作。 《三教指归》被认为是空海自传性的戏曲(见瓜生中.涩谷申博《名僧生死观》,立绪文化,页四一),文体类似于中国的辞赋,以问答的方式进行,采用大量骈俪的文采。

《三教指归》书中有几个重要角色,分别是蛭牙公子(无法无天的败家子,是空海自我比拟的角色)、龟毛先生、兔角先生、虚亡隐士、假名乞儿。故事是以兔角先生为主人,邀请扮演儒者的龟毛先生、扮演道家的虚亡隐士分别大发议论,劝说蛭牙公子,蛭牙公子表面佯装悔改,其实却无动于衷,一直到扮演佛徒的假名乞儿出现,并在众人面前演说佛法,大家才大为叹服,最后则以同声合唱,礼赞佛教落幕(《三教指归注》在卷一即已明说全书之主旨:「所以请龟毛先生为儒客,要兔角而作主人,邀虚亡士张入道旨,屈假名儿示出世趣。」)。

《三教指归》是空海思想转折的自我呈现,书中所谓的龟毛、兔角(是借用佛书的名词)、虚亡、假名,如同「子虚」、「乌有」,本来都是虚拟的。但以龟毛先生扮演儒者,引经据典,大谈人伦礼教,如果比起「假名乞儿」与全书刻意要彰显的佛教义理,龟毛先生自然显得形象拘谨、态度迂腐,于是「龟毛」二字也就容易与「过度拘谨,凡事想不开」、「做事畏缩、不干脆」产生一定的系联。

综合前文所述,台语「龟毛」一词,文字是源于佛经,涵义则应该是受日本汉文《三教指归》的影响而产生的。

3.形容一个人虚伪,假的诗句

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4.形容一个人有才的诗句

1、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出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

释义:李白被唐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处: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你)?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处: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释义: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5、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出处: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

释义: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6、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出处:不见(唐·杜甫)

释义: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文章(宋·陆游)

释义: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处: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出处:春日忆李白(唐·杜甫)

释义: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10、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处: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释义: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拓展资料:

有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才能,有才华,有本领。

才华,汉语词汇,拼音:cái huá,释义: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才。

出处:《北齐书·崔瞻传》:“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用来称赞别人有才的词语有:才华出众、颇具才华、才华横溢、才华四溢、才华盖世、才华超众、才华惊人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