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古诗词的现代意义

1.李白诗研究目的和意义

李白运用的诗体很多样,但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他这方面的成就也很得力于学习乐府民歌。七古无须再谈,这里只举他几首脍炙人口的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即以《早发白帝城》一诗而论,全篇词意完全出于《水经注》“巫峡”一篇,但语言之自然,心情之舒畅乐观,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他的七绝向来和王昌龄齐名,各具特色。但就接近民歌一点说,他却超过了王昌龄。他的五律,运古诗质朴浑壮气势于声律格调之中,往往不拘对偶,也很别具风格。如《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等篇,历来为评论家所称引。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重视民歌遗产等方面,他都和屈原完全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他对汉魏六朝文人作品也很认真学习。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这个传说想必有一定根据。他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兆、鲍照的话,屡有所见 。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没有对遗产的认真学习,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漫谈诗词的现代意义作文

我爱古诗词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浩如烟海,它流传久远,题材广泛,语言精辟,内容丰富。

它是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所发出的光芒尽管穿越千年时空,却越发的光彩夺目,必将继续照耀今天和明天的文坛。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它篇幅虽小,内言万千,它词汇丰富,语言精炼,它山水鱼虫,思想深邃。学习古诗词我的语文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跃升。

我爱古诗词,它是我心中的最爱,是我心中的最美。我爱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爱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月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更爱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古诗词的篇幅很小,但是意义很深,这些诗人都是用短暂的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你也喜欢古诗词,就多体会体会吧。

3.李白的诗歌对现代诗歌有何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如苏颋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杜甫对李白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衰地赞美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认为他的诗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天下无人可比。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396339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他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李白的纵恣天才赞叹不已。李白的同时人任华,说李白“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杂言寄李白》)。在中晚唐诗人眼中,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韩愈和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宋以后,杜甫地位极高,然论诗者,皆并称李、杜。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 “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4.当代对李白诗歌的研究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 李白行吟图[9]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 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

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

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 李白图片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

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

5.关于李白诗歌中仙境描写的文化意义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天姥,山名,是越东灵秀之地,以奇绝著称。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

东接天台,西连沃州山,最高峰称拔云间。《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越州》:“剡县东南有天姥山,传云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之响。”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内容多是吁嗟慨叹悲爱深思之类。海客,海上往来的客人。

瀛州:相传东海有三座神山,即蓬莱、方丈、瀛州,为神仙所居。越,今浙江一带。

天姥,唐朝时属越州。拔,超越。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泛指所有的名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余脉。

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四万八千丈,夸张说法,以此来抑五岳、赤城、天台,烘托天姥之高。

吴越,吴江苏一带,越,浙江。这里实指越。

镜湖,又称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为汉代修造的人工湖。剡溪,水名。

在今浙江省嵊县南,源于天台,曹娥江上游。剡溪沿岸,名山奇秀,风景清幽,李白亦有“自爱名山入剡中”之愿。

谢公宿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少博学,工书画,诗文纵横俊发。好游山水名胜,善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游天姥,曾投宿剡溪。其诗有“螟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句子。

渌水,渌通绿,清水。谢公屐,《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障数十里,莫不备登,登镊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穿着此木屐登山或下山,可使身体保持平衡,世人因此称谢公屐。青云梯,山岭高峻陡峭,沿石级而上可入青云。

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天鸡,《述异记.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则随之鸣。”

路不定,山路曲折。殷,震动。

列缺,闪电。洞天,洞中别有天地,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

訇然,响声巨大。青冥,天空。

李白《长相思》:“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金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郭璞《游仙诗》:“视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霓,虹。

云之君,绕云神。《楚辞.九歌》中有《云中君》篇这里泛指众神仙。

鸾,古代指神仙的禽鸟。白鹿,传说仙人常骑白鹿。

《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摧眉,低眉。

事,侍候。译诗:海上来客谈起仙山瀛州,都说它雾锁层层,波涛茫茫,实在是难以寻见。

越人说起天姥山,更是奇峰异景,浮云彩霞时隐时现,世人可观可望。绵接天际的天姥山,磅礴气势超过五岳,俊奇灵秀远盖仙山赤城。

高耸云天的天台山,倾斜东南欲将拜倒在它足下。我因此希望梦游吴越,一睹仙境胜地。

谁知梦幻成真,天遂人愿,皓月之夜我飞渡到镜湖。湖上的明月照着我的身影,飘然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当年歇宿的地方,绿水荡漾清猿哀啼。我穿上谢公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高耸入云的石级。

到半山时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碧空中听到报晓的天鸡鸣叫。峰岩沟谷中石径盘旋,道路迂回曲折,花香醉人,身不由已斜靠山在石稍事休憩,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降临。

熊的大声咆哮,龙的高声吼叫,震响在山谷林泉之间,幽深的丛林因之战栗,重峦叠嶂的山峰也受到惊吓,乌云重重大雨即将来到。水平浪静升起茫茫烟雾。

电闪雷鸣,山丘峰恋顷刻崩裂。神仙居住的洞府石门在訇然中打开,洞天福地浩荡辽阔,日月照害金银台上。

神仙们披着彩虹为衣裳,驾长风为骏马,在云中君的带领下,纷纷从冥空中降下来。猛虎为之鼓瑟,鸾凤效劳驾车。

群仙列队密密麻麻,迎接我这凡人的到来。忽地觉得心魄颤抖,惊魂震动。

恍忽朦胧中起身长叹。梦醒后唯一感觉到的仍是枕头和床席,神奇的梦境却倏然消失。

人世间寻求欢乐如同梦幻,远古至今万事如东流水逝不复返。今日别君,何时才能重逢。

暂且将白鹿放之青崖岩际间,出游时就骑上它去寻找名山神仙。我岂能屈身低眉去讨权贵欢心,使我不能得到开心舒颜。

说明:这首诗用浪漫手法,借写梦游仙山的神奇境遇,绘声绘色地表现了诗人游历的情景。诗人由对剡溪的久已向往,梦幻中飞升到一个远离红尘的神仙世界,在那瑰丽变幻的雄伟奇景中遨游,登石级、赏山花、观大自然之变化,又到神仙居住的地方与众仙相聚。

李白热爱自由,更酷爱大自然。在政治上失意之后,便游历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