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朗读诗歌,并完成下列作业。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季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用了“几处”而不用“处处”,用了“谁家”而不用“家家”,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了什么?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 评析: 第一题的测试点:文学常识的了解。 第二题的测试点: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第三、四题的测试点:对诗歌词句的赏析。 第五题的测试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古代诗歌的学习必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时必须注重作品背景、作者、诗句意思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而才能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从以上几个点入手,就能考查出学生对此首古诗的掌握情况。 2.古诗出题一、填空 1、青山( ),( )东流去。 2、冬天( ),来年( )睡。 3、春风( ),明月( )。 4、春蚕到死丝方尽,(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海内存知己,( ) 7、( ),更上一层楼。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1、东边日出西边雨,() 2、(), 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 4、(),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 6、我劝天公重抖擞,() 7、() ,没在石棱中。 8、() ,北风吹雁雪纷纷。 9、(),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 。 三、古人常睹物吟诗,盛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像这样的咏物诗你能写出多少呢?请任选下面这些景 物中的两种,注意把诗名和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答案 一、填空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冬天麦三盖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 梅花: 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荷花: 宋诗《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