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经典古诗文三分钟从军行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2.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王昌龄的《从军行》的题目从军行是什么意思从军行[1] 王昌龄[2]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2]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4]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5]穿金甲:磨穿铁甲。 [6]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7]辕门:指行营。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8]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9]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提示】 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写大部队出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然后用"已报"二字引出前锋部队的胜利,举重若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由这两首诗,可见王昌龄七言绝句的高度成就,以及其中表现出的豪迈的盛世气象。 3.古诗80首考级表,不要诗,要空白表格一楼的没看到别人要的是表么~··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小学生语文大纲必背古诗80首安排表 一年级上学期: 七步诗 咏鹅 敕勒歌 一年级下学期: 春 晓 回乡偶书 咏柳 二年级上学期: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登鹳雀楼 长歌行 惠崇《春江晓景》 乌衣巷 二年级下学期: 静夜思 忆江南 游子吟 题西林壁 江南春 三年级上学期: 古朗月行 元日 望庐山瀑布 乐游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竹枝词 三年级下学期: 早发白帝城 江畔独步寻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赠汪伦 竹石 秋夕 四年级上学期: 小池 四时田园杂兴 怜农(锄禾日当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临 独坐敬亭山 寒食 赠花卿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四年级下学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迟日江山丽) 送元二使安西 塞下曲 枫桥夜泊 春日 题临安邸 夏日绝句 五年级上学期: 赋得古草原送别 鹿柴 别董大 浪淘沙 寻隐者不遇 宿建德江 商山早行 朝天子.咏喇叭 泊船瓜洲 五年级下学期: 出塞 望天门山 山行 渔歌子 墨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芙蓉楼送辛渐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六年级上学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竹里馆 梅花 江雪 怜农(春种一粒粟)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江南逢李龟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春夜喜雨 六年级下学期: 石灰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望洞庭 游园不值 清明 秋浦歌 滁州西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乙亥杂诗 4.王冒龄《从军行》原文古诗王昌龄《从军行》共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以上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内容可以来中华诗词网校。 5.古代所有的从军行古诗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希和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 千日离愁随飞雪,万里狂沙吹北风。 无月此情向谁诉,有泪今宵伴泣声。 游子夜夜归故里,山高水深难阻魂。 【从军行】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 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 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 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 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 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 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 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 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 汗马「走参」「走覃」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 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 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 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 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 会待单于系颈时。 【从军行】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从军行】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