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意象雨

1.古诗词中以雨为意象的诗词很多,请你写出相连的两句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苏轼《赤壁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中国古代诗歌中“雨”的意象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有与虚拟之景绾合在一起:雨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写作时的现实环境,又是诗人设想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灯下相对时谈论的话题。短短二十八字,既展现了客途霖雨、归期无定的凄凉,又暗含着夜雨剪烛、西窗共话的温馨。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恰恰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基本内涵。

战国晚期诗人屈原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猨(yuán即猿)啾啾兮狖(yòu猿的一种)夜鸣”的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九歌·山鬼》),以“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极言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接下来的汉魏时期并不多见,直到南朝诗人何逊写出“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的名句,通过对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在台阶段之上的情景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可以说,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并以清丽传神的笔调加以表现。从此以后,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在诗词中几乎固定地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现实中的离别未必发生在雨中,但是以雨为背景的诗歌显然更具艺术魅力:

3.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

《双调·清江引》(元代张可久写得)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韩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古代诗词中的雨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象

古诗中"雨"的意象浅析大自然的日落月升,风霜雪雨每每进入诗人的诗歌意象,尤其"雨"这种意象更为多见。

心思敏感的诗人往往借"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据有人统计,杜甫诗中"雨"的意象竟达246次之多,而"晴"的意象仅有36次;李商隐诗中"雨"的意象出现73次,"晴"的意象仅10次。

唐诗中频频出现"雨"的意象,宋词中"雨"的意象更是不可胜数,仿佛没有"雨"便没有词。在**的古体诗词中"雨"的意象也很常见。

一。温润的雨 雨本无形,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温润的质感。

"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这雨应该是极品了。春天的雨是温柔,多情而美好的。

请看这些诗句: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 __杜甫"梨花一枝春带雨" __柳永"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双燕归来细雨中" __欧阳修"微雨燕双飞" __晏几道 二。愁绪的雨 古诗中有许多"雨"的意象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愁。

慵懒,低落,缱绻的诗人望着茫茫的雨,心思或随了伊人,如烟似雾的轻愁便蔓延了开来。 所谓"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真是雨湿离愁愁更愁。

再如: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__李憬"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王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李商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柳永"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__柳永 我们再看看秦观这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迷茫的心情。

下阙用了两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用抽象的"梦,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丝雨";"飞花"前加以"自在",将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飘然而落的神态形容得极具神韵;用"丝雨"来比喻"愁",将烟雨无边无际,连绵不断而又幽细如丝之状表现得美妙绝伦。 全词融情入景,以淡雅细小的景象展现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内心世界,意蕴空灵婉妙。

三。悲苦的雨 凄凉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风苦雨,使诗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

"雨"这个意象在这些诗中就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悲哀。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__元稹 "垂死,暗风,雨,寒窗"这一组意象,写出了元稹多舛的命运以及闻听友人谪贬的悲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词人李清照把亡国之痛,丧夫之悲,全寄托在这"暮雨"之中,真是潇潇细雨,点点伤心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陆游蕴涵着陆游多少身世之嗟! 四。

洒脱的雨 在豪放浪漫的诗人眼里,"雨"却是磨砺诗人意志的形象,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经受风雨。这"雨"的意象就反衬了诗人形象的豪迈,洒脱。

例如苏轼即使是遭受贬谪,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词人依然等闲视之,从容面对,多么阔大的胸襟气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挫折磨难,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

再如,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非凡的领袖人物藐视困难的魄力令人震撼!以上所说的古诗中的一些关于"雨"的意象仅为一鳞半爪,其丰厚的内容非本文所能详尽。 意象是诗人将主观的情意倾注在客观的物象上,两者融合所产生的诗歌形象。

因此,不同的经历际遇,不同的场合环境,还有不同的气氛撩拨,"雨"的意象趣味殊异。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意象"变化的一些规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短短一首词,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曲;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前后衔接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

可见,"雨"的意象的丰富多彩。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5.找出古诗词采用以下意象的诗句,并分析此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草

一、月亮意象:代表人生的圆满、缺憾,表达思乡、思亲 的情感

有月亮的诗词: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ب“回乐烽前沙似雪ا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إ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ا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إ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柳

“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柳的柳字与留字谐音,提到柳便在人们的心目中油然滋生挽留客人、亲人的意境。代表离情。

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 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三、秋

关于“秋”这一意象非常深广,在不同作者的笔下有不同的内涵: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旷、宁静。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失意、孤独、漂泊无依。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凄清、迷茫。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四、草

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乐府诗集》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若有请采纳,谢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