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要不断总结经验的诗句

1.形容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诗句

1、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31为它输送活水。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3、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4、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5、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6、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

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描写总结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2、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3.表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诗句有哪些

1、佚名《警世贤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2、**《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释义: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3、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张高帆直越大海。

4、《增广贤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释义: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5、吴融《商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释义: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6、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形容十年苦读历经艰辛,一举成名后身价倍增。 7、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8、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形容“善于总结经验”的成语有什么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知一万毕、贯穿融会

一、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二、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自】:宋 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译文】:举一而三次,听说一而知十,于是学者用功之深,穷理的成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才落到这一步。

三、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自】:西周 周文王《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译文】:再引申其义,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天下所能之事皆也就没有什么的了。

四、知一万毕 [ zhī yī wàn bì ]

【解释】: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译文】:重点在于理解了事情的本质,其他的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五、贯穿融会 [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

【解释】: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贯通融会”。

【出自】:清·戴名世《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

【译文】:已经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全部通晓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