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求知的古诗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有关求知的五字名言或者诗句】求学有时尽,问知穷无涯.求问渡学海,觅知攀书山.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4、不动笔墨不看书.---徐特立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宋]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关于“求知”的诗有哪些1. 《送远曲》张籍 吴门向西流水长,水长柳暗烟茫茫。 行人送客各惆怅,话离叙别倾清觞。 吟丝竹,鸣笙簧,酒酣性逸歌猖狂。 行人告我挂帆去,此去何时返故乡。 殷勤振衣两相嘱,事近来还浅促。 愿君看取吴门山,带雪经春依旧绿。 行人行处求知亲,送君去去徒酸辛。 2. 《赠明师》郭印 四民不相夺,事业勤且专。 所适既多歧,乃为异物迁。 初心转错乱,故步成跰跹。 一纵不可收,有如解缆船。 而况佛之徒,辞家童其颠。 耕杼两不知,萧条香火缘。 胡为反自弃,舍已芸人田。 笔墨残昼永,词章夺春妍。 持此谒豪贵,往往求知怜。 大事殊未明,口张鼻撩天。 不见汤休辈,才名举世传。 形化心亦尔,抱病归黄泉。 汝质本浑金,未逢妙手镌。 好名一以误,沈溺在诗篇。 毫厘失千里,萍梗空十年。 吾言虽屡苦,掉首终弗然。 迩来心孔开,旧学都弃捐。 青山决栖隐,求师觅安禅。 闻之喜且疑,此志谅能坚。 行矣无所赠,短章当缗钱。 3.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李弥孙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 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 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 赖有仁风在,朱轓两郡遗。 4. 《赠叠山先生》毛直方 一襟书传日星悬,湖海声名五十年。 事不求知惟此理,文之未丧岂皆天。 人方惊怪欧阳子,我独悲伤鲁仲连。 看镜倚楼秋已暮,风巾霜屦重依然。 5. 《送王庾》宋祁 倦客衣空化,求知刺欲漫。 孤飞回鷁路,别泪溢鲛盘。 待举秋槐老,承颜夏枕安。 新篇时寄我,鱼信接长澜。 关于求知的句子: 1.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2. 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 3.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4. 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得知识。 5. 知识的源泉不会枯竭,不管人类在这方面取得多大成就,人们还是要不断地去探索、发掘和认识。 4.有关求知的五字名言或者诗句求学有时尽,问知穷无涯。 求问渡学海,觅知攀书山.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4、不动笔墨不看书。 ---徐特立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7、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宋]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关于“读书”和“求知”名言(最少3条)名人名言——求知篇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新工具》 2、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3、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4、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7、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选集》 10、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1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1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1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1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鲁迅全集》 1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18、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邓拓) 19、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20、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象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1、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2、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23、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24、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25、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7、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8、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29、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3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 31、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4、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35、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36、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论青年》 3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 6.有关求知的五字名言或者诗句求学有时尽,问知穷无涯。 求问渡学海,觅知攀书山.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4、不动笔墨不看书。---徐特立 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 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宋] 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关于读书求知的名言警句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4、不动笔墨不看书。 ---徐特立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朱熹7、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宋]8、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陆九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