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

1.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长歌行》鉴赏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鉴赏】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注释: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东汉末年,黄。

2.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后古诗赏析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7、_______________,青春做伴好还乡。

8、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9、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10、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1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

1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

1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

15、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17、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18、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19、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0、_______________,占尽风情向小园。

2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2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

23、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_。

2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

2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26、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28、金玉其外,_________。

29、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31、莫道桑榆晚,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

33、他山之石,_______。

34、_________,行万里路。

35、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毁于随。

36、非淡薄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俭以养廉。

38、_________,行者常至。

39、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

41、_________,勿施于人。

42、_________,其怪自败。

43、_____招损,____受益。

44、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45、_______有所短,_______有所长。

46、城门失火,________。

47、________,不如归而结网。

48、人无远虑,________。

49、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50、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

5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54、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5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57、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58、_________从鱼跃,________任鸟飞。

59、_________,则不如无书。

60、前事不忘,___________。

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古诗十首及鉴赏

【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 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 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至于这十首古诗的赏析,您可以去百度百科参考一下!

4.八年级上册语文后面十首古诗赏析不要注释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点评 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古唐诗合解)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评析】:。

5.八年级上册语文后面十首古诗赏析不要注释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点评

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古唐诗合解)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评析】:

6.八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文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既出,得。

7.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鉴赏~

1。

长歌行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

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其中前半部分写景,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气势。

这景是为下边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引出下文的“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丞相引荐的愿望。作者的表达确实很委婉: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面对浩渺无涯、波涛震荡的洞庭湖,抒发出“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的慨叹,表达虽不露痕迹,但希望援引之心却昭然可见。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说明自己虽然是在野之身,但并不是初衷,还是愿意出来做官的,只是没有找到适当的门路而已。最后两句作者巧妙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写出自己欲“钓”不能、白白地羡慕他人钓鱼的心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

这首诗从大处落墨,把洞庭湖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又由洞庭湖之景,借用古代的典故,写出自己的感慨和渴望,含而不露却又用意分明5。黄鹤楼 评析】。

8.八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文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

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十首古诗赏析

翻译么? 《长歌行》鉴赏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鉴赏】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 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注释: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