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创作

1.古诗有什么要求(写作要求)

唐诗就是唐代诗歌 律诗是格律诗的简称,又称近体诗(在唐人看来,律诗是晚近出现的,故称).格律诗之所以称为格律诗,是因为它对平仄、对仗、用韵等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具体分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五律是最基本的格式),此外还有排律等. 古诗既可以泛指古代诗歌,也可以特指格律诗出现以前的古风.在后者的意义上,特点是可以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平仄、可以用仄声韵.并且在律诗出现后,诗人在写古风时,往往特意用仄声韵. 其他的还有乐府诗、六言诗、打油诗、游仙诗、山水诗、宫体诗等非常众多的概念,但分类标准不一.。

2.古诗的创作背景尽量少一点,快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描绘了自己一天的劳动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诗人劳动技艺不高,所以弄得“草盛豆苗稀”。尽管这样,他却毫不泄气,依然从早干到晚。

辛苦固然辛苦,诗人的内心却很充实。他想到的是:“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愿”既指庄稼的收成,更包含着“聊为陇亩民”、“甘以辞华轩”的志向。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在“投冠旋旧墟”之后创作的。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hé,羽茎翅膀上的硬羽)思远翥(zhù,飞翔)”,渴望着象曾祖父陶侃那样有所作为。

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逸虬遶云,奔鲸骇流”(《命子》)、狂暴纵横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尽管也曾经不止一次进入仕途,却总觉得“志意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里。

几度出仕与归隐的经历,就包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的痛苦。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黑暗时,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对乡居生活的怀念:“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于,他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生活道路,毅然拂衣归里。

他的田园诗的写作就是以这样的生活经历为背景的。陶渊明虽然被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实际上他与当时那些“充隐”之士是很不同的。

首先他是真正不要当官,真心实意地“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感士不遇赋》)。其次,他也不象崇尚玄胜之谈的士大夫那样“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谢灵运《斋中读书》),而是坚定地把归隐之后的生活理想、人生道路落实在“躬耕自资”的行动上。

因此,描写诗人在劳动中的种种感受就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一个重要内容。《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赏析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

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 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 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

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

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

“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

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

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

”(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

3.唐诗四个阶段的写作特点

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4.是谁创造了古诗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上一篇
思念唐诗
下一篇
宋词伤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