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宝物不能埋没的诗句

1.表示被埋没的诗句有哪些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5、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释义】: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出自】:《已亥杂诗 》龚自珍

【创作背景】 :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释义】:坐看钓鱼的人,(可怜自己无所依仗),只能白白羡慕那些垂钓者了.寄托作者想入世却苦于无法入世,英雄报国无门的无奈。也可指想要干某事,却因条件不允许,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做,自己在一旁羡慕不已。

【出自】: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创作背景】: 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史期间。"

【赏析】: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想得到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3、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释义】: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出自】: 唐代杜甫 《宿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

【赏析】: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释义】: 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

【出自】: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 该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前军陷没,陈子昂两次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两万人以为前驱”,结果武攸宜恼羞成怒,反将他贬为军曹。

【赏析】: 该诗的审美内涵十分丰富,作者的孤独与悲愤在诗中强烈地反射出来。诗中尽管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环境,却创造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

5、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释义】: 匡山是个读书的地方,都发白了再回来。

【出自】: 杜甫《不见》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甫初居成都之时,时值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而获释,诗人得此消息,悲喜交加,便做此诗。

【赏析】: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沉郁顿挫,雅丽精工,而本诗却一反常态,用字平白,甚至有些俗,却字字含情,令人心动。能如此,便要有出奇的才气,更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二者有机结合,就酿出了一坛入口平淡,却回味无穷的诗中美酒。

2.描写“宝物”的诗句有哪些

1.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译文】美人送给我金错刀,(我)以什么来报答呢?

【出处】《四愁诗》——两汉·张衡

2.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3. 【出处】《白马篇》——魏晋·曹植

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

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

【出处】《凉州词二首》——唐代·王翰

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6.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译文】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出处】《春夜宴桃李园序》——唐代·李白

7.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出处】《南园十三首》——唐代·李贺

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译文】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出处】《锦瑟》——唐代·李商隐

9.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译文】美人送给我貂襜褕。我以什么来报答呢?我有明月珠。

【出处】《四愁诗》——两汉·张衡

10.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译文】青瓷釉色晶莹如九秋露水,色泽如千峰滴翠。

【出处】《秘色越器》——唐代· 陆龟蒙

3.形容 有宝物却保护不了它 的 句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释 义】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 原指财宝能致祸。 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 处】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事 例】天之苍苍,正色何色?万能的真理你为什么无动于衷? —钟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4.形容一个人有才华被埋没的诗词

描写这方面的诗很多,但是诗词里面都是从侧面表达这个意思的。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个人认为最经典的,还是李白的《行路难》,尤其是最后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像大多数的作者,自哀自伤。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形容埋没的成语有哪些

沧海遗珠,代远年湮,丰城剑气,汗血盐车,害忠隐才……

1.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 zhū: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出自唐·牟融《寄永平友人二首》:“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新唐书·狄人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2. 【代远年湮】dài yuǎn nián yān:湮:埋没。过去的年代已距今十分久远,无法记忆,无从考证。

3. 【丰城剑气】 fēng chéng jiàn:指宝物是无法埋没的。出自《晋书·张华传》:传说在吴灭晋兴之时,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知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在丰城。尚书张华到任后,于狱中挖出宝剑两把,一名太阿,一名龙泉,紫气也就消失了。

4. 【汗血盐车】hàn xuě yán chē: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5. 【害忠隐贤】hài zhōng yǐn xián:忠:足以保国之人;隐:埋没;贤:德才兼备之人。残害忠良,埋没贤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6.求几句关于自己有才能而不能被发现、被埋没的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感遇 【唐】岑参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