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谢安的古诗谢安有自己的诗:《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兰亭诗二首》(其一)伊昔先子。 有怀春游。契兹言执。 寄傲林丘。森森连岭。 茫茫原畴。逈霄垂雾。 凝泉散流。《兰亭诗二首》(其二)相与欣佳节。 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 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 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 安复觉彭殇。与王胡之诗鲜冰玉凝。 遇阳则消。素雪珠丽。 洁不崇朝。膏以朗煎。 兰由芳凋。哲人悟之。 和任不摽。外不寄傲。 内润琼瑶。如彼潜鸿。 拂羽雪霄。内润伊何。 亹亹仁通。拂羽伊何。 高栖梧桐。颉颃应木。 婉转虵龙。我虽异迹。 及尔齐踪。思乐神崖。 悟言机峰。绣云绮构。 丹霞增辉。蒙泛仰映。 扶桑散蕤。吾贤领隽。 迈俗凤飞。含章秀起。 坦步远遗。余与仁友。 不涂不笱。默匪严穴。 语无滞事。栎不辞社。 周不骇吏。纷动嚣医。 领之在识。会感者圆。 妙得者意。我鉴其同。 物睹其异。往化转落。 运萃勾芒。仁风虚降。 与时抑扬。兰栖湛露。 竹带素霜。蕊点朱的。 薰流清芳。触地儛雩。 遇流濠梁。投纶同咏。 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 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2.谢安家族 介绍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又度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朝廷为了奖擢功勋,加封谢安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任谢玄为荆、江两州刺史,但谢安认为谢家父子名位过盛、桓氏失位会招来怨恨,所以建议让桓石民,桓石虔、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结果“彼此无怨”。 不管怎样,谢安的风范已受到了世人的敬仰,到处都在传说关于他的佳话。 也许有的人会问,谢安身处朝堂,为何在情势危急、举朝震恐的时候,唯独他能够临危自若,处之泰然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东山隐居的时候,谢安就知道自己不免要入仕,所以也必做一些仕途的准备。当年谢万为吴兴太守,他就随弟弟赴任,谢万经常睡懒觉,他便每天早晨去扣谢万的屏风让他起床;谢万做了豫州刺史,他也随行在豫州;谢万北征,他也同行,并经常匡正弟弟在各方面的过失,他曾经亲自造访拜慰谢万属下的各个部将,替谢万向他们赔礼致谢,消除了他们对谢万的抵触情绪。 所有这些,都表明他正以一种积极心态步入政坛。当初他不愿出山,有人就预言:“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就必定会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会来的”。 看来这人果真深知安石之志。在军事方面,他也是多年研习兵书,并掌握了大量有关前秦政治、军事及人物心理,贤愚忠奸等方面的情况,可谓是“知己知彼”。 当秦军以黑云压顶之势扑向东晋时,谢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孙子的名言:“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淝水之战的烟火还未完全散尽,谢安却因功名极盛遭到了一些阴险好利之徒的陷害。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这个业已成人,一心想兴复皇权的酒肉皇帝对宰相谢安有了猜嫌之意。 他委重自己的同母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使得政权移落到这个昏庸的王爷手中。司马道子身边豢养着一个与谢安关系微妙的小人 ——谢安的女婿、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 这家伙因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一直不受老岳丈的喜欢,更别提栽培重用了。他也一直对谢安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道子和皇上面前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孝武帝疏远谢安,就有着他一份“功劳”。 为了避嫌,谢安被迫离开京城,举家搬到广陵附近,在那儿修了一座陋府,美其名日“新城”。他虽身遭构害,但仍不失东山之志,准备等朝廷稍稍稳定,就辞官从水路重返他的会稽乐土。 可惜,他的愿望还未实现,就患病了。谢安先对广陵防务作了周密布置,然后才请求朝廷准他回京治病。 当谢安的车辇缓缓驶进建康西州门的时候,病卧车中的谢安伤感地对亲近之人说:“以前桓温在的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忽然有一次梦到坐桓温的车走了16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 坐他的车,预示我替代他的职位;16里,意味着我代居宰相 16年而止;白鸡主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啦!”于是,他上疏辞官。几天后,66岁的谢安病卒于京师建康。 谢安作为东晋名士,朝廷良辅,深为时人仰慕。当他受到莫须有的构陷时,“江左第一笛”、淝水之战的功臣之一的桓伊就在一次宴会上慨然抚筝而歌怨诗,以为安“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为谢安呜不平。 谢安听歌如遇知音,“泣下沾衿”,孝武帝暗自思忖,也颇有愧色。谢安死后,朝廷上下远近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凭吊哀悼他。 王导的孙子王询兄弟都是谢安的女婿,因离婚纠纷,而跟谢安有了嫌隙。谢安的死讯传到远在东边的王殉耳中,他便告诉王献之说:“我想去哭谢公。” 于是直奔谢安灵前,恸哭不已。谢安在新城居住的时候,在城东北筑了一条坝,当地百姓都依赖这土坝捕鱼网虾。 他死后,人们为了追念他,给坝起名叫“召伯埭”,以寄托他们的敬慕与哀思。 前来吊念谢安的人中间,还有一个他的同乡。 这人风尘仆仆来到京师,后来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年他在中宿县做事,无奈岭南经济凋敝,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随身带了5万只当地产的蒲葵扇前来投靠谢安。谢安当时虽然还很年轻,却享有盛名,很受京城人士的爱慕。 当他问明同乡的情况后,便挑选了一把中等货色的蒲葵扇,无论出入都握在手中,结果不出两天,就有很多人争相去购买乡人的扇子,本来滞销的东西一下成了抢手货,扇价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好几倍。,可见,当时世人仰慕和效仿谢安的名士风度,已蔚为风尚。 谢安以其名望帮助乡亲,一时传为美谈,人们更加敬重谢安。 在朝廷的金殿上,围绕谢安的封谥问题,却展开了另一场争论。 以司马道子为首的好利之徒认为谢安生前已占尽风光,不应再加殊礼;而中书令王献之,中书侍郎徐邈等人则认为谢安尽心竭智辅朝廷,是东晋的勋臣,理应加殊礼。孝武帝。 3.求东晋谢安家族的人物关系,谢安的父亲谢裒共育有六子,大儿子谢奕,二儿子谢据,三儿子谢安,四儿子谢万,五儿子谢石,六儿子谢铁。 大儿谢奕生八子四女:寄奴、探远、渊、攸、道韫、靖、道聆、豁、道粲、玄、道辉、康。二儿谢据生三子:朗、方、允。三儿谢安生二子:瑶、谢琰。四儿生三子:韶、怿、藤;一女。五儿生四子:汪、敷、蕙、猷。六儿生三子:邈、翀、胜。 扩展资料: 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兴起于曹魏,衰落于南朝梁,至南朝陈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在南朝末年,与很多士族一样走向没落,在南朝四大侨望之中没有能像兰陵萧氏那样繁盛到唐朝,相比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所有门阀士族,陈郡谢氏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谢裒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陈郡谢氏 4.有形容谢安相貌的句子吗说谢安的外貌,这个无可争议,一个字,帅! “谢家兰玉真门户”,这句话的确不是瞎说,谢安这一辈里,谢安和他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都是风流美男子。谢安的小儿子谢琰,后来参加了淝水之战,也是从小就“美风姿”,后来谢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段时期的江南第一美男(呵呵,果然代代精传)。谢混不仅美得无人能及,诗也写得很好,清华大学校名的出处,“寒裳顺兰芷,水木湛清华”,就是他诗里的句子。 来自 一世风华 --谢安_万大刀的刀刀刀_新浪博客 5.介绍一下谢安(谢安的家族,谢安个人的简历和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的原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说到谢安,不得不说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东汉时的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在谢贞死去后的四年,已腐朽的陈王朝也终于在“玉树后庭花”的吟歌中走向终结。三百年风流云散,到了盛唐,这个家族就已被赋予了一番华贵的忧伤,为人们追忆并叹惋。乌衣巷也已然是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了前朝往事。 谢安无疑是这三百年华彩中,至为绚亮的一笔。这一个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终于不可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这力量与东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标记着一个王朝半世纪的续延,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同时,也标记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 6.谢安家族都有那些历史人物兄弟辈 谢安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长兄谢奕,为人不拘小节,有“方外司马”之称。 次兄谢据,早亡,子女由谢安抚养。 四弟谢万,好虚名,曾兵败被废为庶人,以散骑常侍卒。 五弟谢石,名将,淝水之战的主帅。 六弟谢铁,永嘉太守,生平不详。 谢安还有位堂兄谢尚。 妻子 谢安妻刘氏,刘惔之妹,机智幽默,谢安和她感情很好,常和她一起议论时事人物。 她性格刚强,不许谢安纳妾,有名言“周姥撰诗,当无此语”。 子侄 谢家子弟均系谢安隐居东山时亲自教养,故将其中杰出人物全部列出,不限于谢安之子。 谢道韫,谢奕长女,谢玄之姊,著名才女,被认为有竹林七贤的遗风。[57][58]。 谢玄,谢奕第七子,“封胡羯末”四才子[59]中的“羯”[60]。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指挥者,北府兵的创建者和统帅。 谢朗,谢据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早亡[61]。 谢琰,谢安次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末”[62],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战死。 [63]。 谢韶,谢万之子,“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封”,早亡[64]。 谢灵运,谢玄之孙,著名诗人,作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 谢朓(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 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 7.谢安的家族成员妻子:刘氏,刘惔之妹。 陈郡阳夏谢氏-3-2-1123456谢缵谢衡谢鲲 谢尚 谢裒 谢奕 谢玄 谢瑍 谢公义·谢灵运 谢凤谢超宗谢据 谢朗 谢重 谢绚谢绍 谢瞻 谢麟谢洪正谢晦 谢世休 谢允 谢景仁·谢裕 谢恂谢稚·谢孺子 谢述谢纬谢朓谢谟谢安 谢瑶 谢澹 谢璞 谢涛 谢琰 谢混 谢涟 谢万谢韶谢思谢曜 谢密·谢弘微谢庄谢朏谢石谢汪 谢铁 谢冲 谢方明 谢惠连 谢惠宣王谢氏(女) 谢广 表附:谢密,嗣谢峻。谢稚,汪表记为孺子,孺子即其字。《宋书》作稚,《南史》避唐高宗小名而称其字。王谢氏,王道琰妻。(表格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