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的诗句有哪些1、《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2、《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3、《咏煤炭》明代: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762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译文: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5、《书愤五首·其一》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2.表达“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的诗句有哪些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屈原 2.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3.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4. 忆往昔峥嵘岁月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 长沙》** 5. 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屈原 释义: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释义: 比喻事情还没有完成,还得再接再厉,有点给自己或者团队加油打气的意思。 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释义:我终于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为官)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同时也意识了,未来的事(指辞官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 4、忆往昔峥嵘岁月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释义:看那些激情的岁月,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在看今天啊。 5、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释义:要有远大的理想,凡是不要只顾眼前,从大局考虑。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整体利益着眼。 3.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是:意思是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泰伯》。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扩展资料 《泰伯篇》共计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