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故事形容脚踏实地的诗句

1.脚踏实地的诗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2.关于脚踏实地的名人名言及事例有哪些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13832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

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

3.教人脚踏实地的诗句

1.元旦启示录:做事要一板一眼,成功贵在脚踏实地;恋爱要一心一意,浪漫贵在坚持专一;对朋友要一诺千金,祝福贵在人人有份。

元旦快乐!2.鹰击长空的壮阔令我们羡慕不已;大厦高耸的巍峨让我们感叹不已;成功者的光环让我们惊羡不已。我们在感叹这些时,是否想到鹰的一次又一次苦练,是否想到大厦的坚强柱石,是否想到成功者背后的脚踏实地的奋斗?朋友,振翅飞翔需要脚踏实地。

3.老师老是太老实,职业过于朴实,教书过于踏实,做事过于厚实,为人过于真实,付出过于诚实,教出了我们充实城市,愿天下最贡献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4.感情上的抉择就像生活中的十字路口,一旦你选定了这条路线的时候,心里便会踏实,可是这种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一颗心就像抛出去还没有落地的硬币!5.挣钱苦,挣钱累,挣钱劳脑又劳心;花钱爽,花钱乐,花钱之后是心痛。

真想挣个500万,商品货海任我游;可惜无劳便无得,只能勤劳踏实干。愿每一位劳动者丰衣足食,快乐工作!6.青春在飞扬,激情凌云上;有志好青年,追求大理想;做事要踏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金子总发光;国际青年日,男儿更自强。

7.感情上的抉择就像生活中的十字路口,一旦你选定了这条路线的时候,心里便会踏实,可是这种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一颗心就像抛出去还没有落地的硬币!8.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9.认真做事,不含杂念;踏实做人,不求荣华;艰苦奋斗,不辞辛苦;乐于奉献,不图回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忠贞爱国,一腔热血。

10.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11.青春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象征,是奋斗的黄金时期。

我告诉自己:我不想做一个终生空虚而又碌碌无为的人。我踏下的每一步,都应该稳重而又踏实。

12.勤奋思索活动拼搏冲刺呐喊讨论训练掌握踏实协作健美驰骋表扬教育13.工作脚踏实地,养家不辞辛苦,爱妻偶尔浪漫,小孩耐心教育,生活甜蜜温暖,家庭和谐幸福。祝天下所有大丈夫在意每个生活细节,身体安康,心理更健康。

14.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俗话又说: 不要贪图小便宜,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踏踏实实才是最好。15.小时候,天天渴望一觉醒来变成超人拯救地球;长大以后,才知道这样的事情下辈子也不会发生;一觉醒来,踏实上班,好好赚钱。

做好自己,把握现在才是王道!16.抱怨怨不来好运相伴,苦叹叹不来辉煌灿烂,怨恨恨不完人生苦烦,发泄泄不尽不公责难;人生只有踏实上进,迎难踏险,才有最终的美好缠绵;愿你遇事不抱怨,待事心平淡,做事要努力,成败顺自然!17.八一建军节,我的祝福水陆空三路并发:水路,祝你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陆路,祝你脚踏实地,一马平川;空中,祝你如虎添翼,青云直上!18.各位朋友听我言,成功不取决于你是否有钱,也不取决于你读的学校、你的身高和你的容颜;靠的是自我激励自我奋斗,自我打拼自我向前;成功之路没有捷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天,成功也就不会远!19.所谓的唯美只存在于剧情里。因为不唯美,我们才会去苦苦追寻;因为不唯美,让我们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其实感情不能贪心,不要追求爱的完美,只求实实在在的一种真实的、踏实的爱情来涤荡心情,这才是正确的感情态度。20.五一劳动节,送你五个一:一双勤劳的手能致富,一颗进取的心能做事,一双踏实的脚能闯荡,一颗睿智的脑能创造,一条幸福的路能到达!五一劳动节,你一定快乐!21.金色年华,昂扬向上;锦绣前程,展翅飞翔;迎接挑战,挺起胸膛;点燃激情,自立自强;净化心灵,健康时尚;脚踏实地,创造辉煌。

祝你青年节快乐!22.小时候多梦,梦是大的,小时候多情,情是真的,长大了少梦,梦变小了,长大了少爱,爱变假了,小时候是天空,长大后是大地,遥望天空,脚踏实地,拼搏属于自己的蓝天。23.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24.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轻视,不因其苦而放弃,不因其难而退缩,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无过而自喜。25.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26.也许,外面有太多的诱惑在等着你,可我们早晚还是会回到那个可以让自己躺下,知道不必再移徙漂泊的地方。

灯光再昏暗,床单再破旧,一旦睡下,我们还是会找到那熟悉的感觉。会轻轻的告诉自己一声,我终于到家了,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

在家里,这一觉你会睡得特别的香甜踏实……27.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28.雾是千变万化的,它每时每刻都有在变化着,一会儿分散,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徐徐上上升,一会儿滚滚向前。

它那变化莫测的千姿百。

4.关于实事求是或者脚踏实地的名言或者故事或事迹

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摩路瓦名言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谢觉哉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徐特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龟兔赛跑

5.有关脚踏实地的古代典故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3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司马光为编定《资治通鉴》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宋神宗允许他借阅“集贤”、“昭文”、“史馆”三大书库的所有书籍,并特许可借阅“龙图阁、天章阁及秘阁”的藏书。宋神宗还将自己私藏的二千四百余卷书献出来,供司马光参考。除此之外,司马光还参阅了大量的野史、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等资料,共222种,计三千多万字。

司马光学风严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为自己规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长,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误了,事后必须补上。每天晚上他总是让老仆人先睡,自己点上蜡烛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起身继续工作。天天如此,十九年如一日。夜里,他怕因困乏睡过了头,便让人用圆木做了个枕头,木枕光滑,稍稍一动,头即落枕, 人便惊醒。后人称此枕为 “警枕”。

司马光的住处,夏天闷热,无法工作,司马光便让人在屋子里挖一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凉,成了他编书的好地方。而当时的大官僚王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园的高楼上避暑享受, 人们笑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书法家黄庭坚曾看过其中的几百卷,发现这些书稿全部是用工笔楷书写成的, 没有一个草字。

司马光曾问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邵回答说:“君实,脚踏实地人也”。意思是说司马光研究学问,勤奋刻苦,踏实认真。这就是“脚踏实地”成语的来源。

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时间,开始编写时,司马光48岁,编完时,已是66岁的老人了。这19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

长期的伏案工作,耗尽了他的心血,刚过60岁,他使视力衰退,牙齿脱落,面容樵惮。《资治通鉴》写成后,还没等出版,司马光便与世长辞了。

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皇帝宋哲宗亲自临丧,并下旨为他举行隆重的官葬。他家乡山西夏县的人们为纪念他,特为他建了墓碑亭,树起一块巨碑,这块巨碑连同底座高达九米,比帝王神道碑和墓碑还要高大。碑额刻有宋哲宗的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字样,大文学家苏东坡为其撰写了碑文。 答案补充 司马光的住处,夏天闷热,无法工作,司马光便让人在屋子里挖一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凉,成了他编书的好地方。而当时的大官僚王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园的高楼上避暑享受, 人们笑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书法家黄庭坚曾看过其中的几百卷,发现这些书稿全部是用工笔楷书写成的, 没有一个草字。 司马光曾问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邵回答说:“君实,脚踏实地人也”。意思是说司马光研究学问,勤奋刻苦,踏实认真。这就是“脚踏实地”成语的来源。 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时间,开始编写时,司马光48岁,编完时,已是66岁的老人了。这19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 长期的伏案工作,耗尽了他的心血,刚过60岁,他使视力衰退,牙齿脱落,面容樵惮。《资治通鉴》写成后,还没等出版,司马光便与世长辞了。

6.关于脚踏实地的名言警句

脚踏实地的名言警句 1、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

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徐特立 2、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

---摩路瓦 3、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缅甸 4、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履行它。

--- 爱默生 5、你若希望你的孩子总是脚踏实地,就要让他们负些责任。---班扬 6、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

—— 法国作家摩路瓦 7、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 伊•芭•勃朗宁 8、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履行它。

—— 美国作家爱默生 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1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11、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12、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 徐特立 13、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14、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 15、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来云人。

—— 当代学者 文学家 林语堂 《论读书》 扩展资料: 【出处】(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八卷。 【释义】双脚在地面上踏稳,踏踏实实地做事。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作风质朴,不虚浮,不投机取巧。 【历史典故】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司马光自幼便聪明机警,且胆识过人,深得周围人喜爱。

有一次,司马光与几位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其中一个小伙伴失足掉进了缸中。 其他的几个小伙伴都傻眼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你看我,我看你,都吓得哭了。

唯独司马光临危不乱,操起旁边的石头,便向缸砸去,一下就把缸打破了,水“哗”的一声流了出来,那个小伙伴因此而得救了。 勤学苦读的司马光不到20岁便考中了进士。

宋仁宗在位时,他已被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司马光开始着手编年体史书——《通志》。

他花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书成之后,宋神宗非常高兴,将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写作《资治通鉴》的19年中他始终保持了自己的这一治学风格。对于这一点,不仅司马光的朋友钦佩不已,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深为叹服。

邵雍是与司马光同时代的一位学者。这位老先生淡泊名利,一生不肯入朝为官,曾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

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周易》,并写有很多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皇级经世》。邵雍与司马光交往甚密,他们时常在一起品评朝政、切磋学问。

在洛阳时,司马光、邵雍、文彦博、吕公著等人经常聚首,大家知道邵雍非常善于观察,特别对面相学有相当的研究,便纷纷向他请教,请他说一说自己的为人。邵雍对文彦博说:“你面相好,是一个为人厚道,但又有些脾气的人。”

司马光听了兴趣也来了,便问道:“先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邵雍不假思索地说:“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啊!”司马光听了,不禁感叹:“知我者,唯邵雍也!” 参考资料:脚踏实地(四字成语)_百度百科。

7.关于“脚踏实地”的名言

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4、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5、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7、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防辐射眼镜有用吗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8、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9、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0、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11.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2.

做一个君子要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第二,“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必然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是胸怀天下,奋发有为的人。第三,“君子”应该“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第四,“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