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盖碗茶的诗歌颂盖碗茶或者关于它的历史也可以紧急盖碗茶介绍“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 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 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 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 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 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 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 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 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种类] 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 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 [饮用]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 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 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 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 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2.形容蜀国的诗词清平乐 (过秦岭) 一九六四年二月七日 于宝成线列车上 群山重重,险峰阻交通。 自来蜀道少人行,谁识天府美名。 红旗召唤群英,劈山架桥壑洞。 喜看火龙奔驰,蜀陕从此畅通。 过长江三峡 高峡巍然立东川,巨流滚滚过巫山。 两岸不见顶,峡道多险滩。 俯视浪涛急,仰望一线天。 船行疑无路,湾回又是山。 严冬在渠县 一九六四年一月三十日(腊月二十六) 于四川渠县城郊 绿染山原树有荫,群芳斗妍何需春。 朵朵胡兰紫若染,块块菜花黄似金。 大地禾苗正吐蕊,陇头草木欲翻新。 北国正是数九天,此处俨然三月春。 盼日晒 一九六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渠县招待所 洗衣越三日,仍湿如着雨。 无奈取火烤,火又不称意。 索性置一旁,奈何归期急。 难怪蜀犬吠,太阳果然稀。 重庆夜景 一九六四年二月五日 于重庆寿民旅馆 濛濛山城何处是,总把楼层当云层。 最是入夜万盏灯,星火点点接碧空。 红岩村赞 红岩不虚名,敌后一明灯。 主席谋大业,总理斗顽雄。 胸怀全世界,身居斗室中。 匪穴奸细多,泰然不为动。 红岩村曾是我党在重庆的据点,****都曾在这里生活过。 夜过成都 一九六四年二月八日 夜经锦官城,未到神先往。 蜀国遗迹在,天府久传名。 诸葛垂千古,草堂留诗圣。 惜我无闲时,不能去观赏。 3.形容泡菜的句子有哪些走进天府之国,品味四川泡菜。 资格四川味,一品泡菜香。艺承千年,味美五洲。 一坛四川泡菜,一生健康朋友。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份泡菜一份心。 一次品味,一生回味。一朝品尝,一生难忘。 熊猫故乡,泡菜鲜香。小滋味品大生活。 味承千年,香冠厨膳。天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清香园。 天下美食之魂,四川味道之源。天赋四川秀,地道泡菜珍。 天府之国秀天下,四川泡菜俏中华。天府之国美,泡菜天下香。 天府好泡菜,一品清香园,酸辣尽在坛里水,古今皆于蜀中菜。四川天府之国,泡菜天下美食。 四川泡菜香,八方共分享。四川泡菜长“香”随,“味”来生活更完美。 四川泡菜,我选清香园。四川泡菜,家的味道。 四川泡菜,风味天下。四川魅力无限,泡菜味美有约。 四川的味道,四川的故事。蜀中天地长,坛中泡菜香。 世博看上海,泡菜看四川。入口生香,回味无穷。 千年天府之国,一品泡菜鲜香。千年美味传承,古今淡雅奉献。 4.描写巴蜀的诗句1、明·史鉴《送人游巴蜀》 原文选段: 雪消巴蜀水初生,此日逢君买棹行 。 释义: 巴蜀的大雪融化了导致水面开始上升,这个时候刚好赶上你要买船出行。 2、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原文选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 您问什么时候回来,这个真的很难说得准。巴山连夜下着暴雨,涨满了秋池。什么时候回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告诉你,巴山夜雨况味。 3、唐·杜甫 《天边行》 原文选段: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释义: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耕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4、唐·杜甫 《上兜率寺》 原文选段: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释义: 兜率知名的寺庙,真理都汇聚在这个法堂之中。江山里有巴蜀地,栋梁之才自然很多。 5、唐·杜甫 《天边行》 原文选段: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释义: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骛后面飞着鸿鹊。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5.描写“水墨画”的诗句和成语1、水墨丹青 [ shuǐ mò dān qīng ]: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 2、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4、妙手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ng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5、清新淡雅 [qīng xīn dàn yǎ]:清美新颖;形容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6.带香字的古诗和描写师生情的古诗香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李频 【及第后还家过岘岭】 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王建 【饭僧】 别屋炊香饭,薰辛不入家。温泉调葛面,净手摘藤花。蒲鲊除青叶,芹齑带紫芽。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 师生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最荒芜的地方 使(1)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view/154736.htm 7.形容抚琴的诗句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 唐?白居易 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筝】 唐?白居易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妮:通“讠尼”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李端《听筝》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萧纲《弹筝》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苏轼《甘露寺弹筝》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沈约《秦 筝 曲》罗袖飘郦拂雕桐,促柱高涨散轻宫,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歌。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瑶筝写幽素。 (《越调?小桃红?夜安》)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风生。(《金元散曲》) 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张九龄《听筝》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常建《高楼夜弹筝》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廖融《退宫***》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李白《邯郸南亭观***》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李商隐《无题四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后筝歌》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刘禹锡《伤秦妹行》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玉涯《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弹筝》梁.简文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遒。《和弹筝人诗》梁.孝元帝 琼柱动金丝,秦声发赵曲。 刘征含阳春,美手过如玉。《赠弹筝者》元.萨都刺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筝》宋.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筝》宋.晏几道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筝】张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筝】李峤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一作:筝筝有剩衣 【筝】元稹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唐?白居易 楚匠铙巧思,秦筝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 会教《魔女弄》,不动是弹心。【筝】唐?白居易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妮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夜筝】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弹筝】南北朝·萧纲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甘露寺弹筝】 宋·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咏筝】南北朝·沈约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秦 筝 曲】沈约 罗袖飘郦拂雕桐,促柱高涨散轻宫,迎歌度舞遏归风。遏归风,止流月,寿万春欢无歌。 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瑶筝写幽素。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风生。 【春日行】唐·李白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 |